這是田豐真實的想法,他當初在冀州出仕,士林當中他名氣大,也想改變冀州流民遍地的局面,但現實很快讓他撞的頭破血流,在冀州為官十幾年,可以說大漢一點都沒有改變,當初他投靠袁紹也是想要依靠袁紹改變大漢,但結果卻被大乾軍打的節節敗退,自己也成為了階下之囚了,卻沒有想到現在反而可以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大乾是一塊全新的世界,今天這個場面雖然嘈雜,但卻不是大漢可以看到了,大漢的官員哪裡會管地方上的發展,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要百姓不造反對他們來說就是盛世,但這樣的掩耳盜鈴終究還是被張角打碎,大漢也一步步步入末路。

今天他看到了整個大乾都彙集在一起商議地方任何發展的事情,這不但在冀州看不到,甚至洛陽城也看不到,大乾的官員雖然不通六經,但比大漢的官員在做事情上強十倍,有了這樣強烈的對比,田豐知道大漢的滅亡是必然的,甚至難過的心理都減緩了。

陳登贊同說道:“大乾的官員的確會做事情,當初我在徐州想要招攬流民,安定地方的時候,徐州的官員,地方上豪強乃至門閥士族都想盡辦法給我拉後腿,以至於我好幾年時間一無是處。”

而現在大乾佔據徐州不到5年時間卻已經修了幾百裡的水渠了,讓徐州多了幾百萬畝的水澆地,而有了蒸汽機之後更是突破了千萬,現在光徐州一地的稅賦就比當初大漢一年他高,這樣的事情在大漢簡直不敢想象!

甄儼吃驚道:“徐州一你有幾十億的收入,元龍兄你怎麼還來的薊都要專案!”

陳登笑道:“徐州收入財政收入多,但花的也多,不說前線支援20萬大軍了,這大部分都是朝廷承擔,但修建幾百裡的水渠這不要錢,而且現在徐州在沿海大肆修築碼頭,每個碼頭都吞金獸,加上修理道路,擴建城池等花費,每年朝廷還要支援徐州10億的錢財,這才能維持住現在徐州發展的局面!”

陳登雖然是長史,但因為王磊在前線,徐州發展的規範基本上是陳登在做,可以說當初他對徐州發展的想法,在這幾年當中都一一實現了,甚至還有很多他以前沒有想到的事情也正在做,他正是因為在大漢和大乾都做過官,才知道在大乾為官有多幸運。

沒有門閥士族和其他官員拖後腿,錢財也無比充沛,可以把自己內心的抱負全部才幹展現出來,並且看到它一點點的實現,那種內心的滿足感完全不是大漢時期可以比的,他現在都無比慶幸,當初曹操和袁紹讓他家破人亡,要不然他還沒有這麼容易進入大乾朝廷當中來施展自己的抱負!

而後陳登笑道:“你們冀州可是大乾前三富裕的州,徐州這點財政只怕連冀州的玻璃廠都比不了,還是你們冀州好,有這樣一個大財源,即便沒有朝廷的支援,一樣有足夠的財力新建工廠!”

甄儼卻搖頭道:“冀州也有冀州的麻煩,刺史打算修建一條貫穿冀州的運河來解決貨物運輸的問題,本來這個方案已經被朝廷否決了,認為現在不適合時候,但刺史卻不放心就這樣放棄,打算以冀州的財政來開發這個專案,現在冀州已經沒有像當初那樣有錢了,要不然我也不會來到這來,刺史覺得蒸汽機是以後經濟發展的心熱點,賺取的利潤甚至可能超過玻璃廠,所以想要弄一個蒸汽機廠到冀州!”

田豐開口說道:“王刺史好眼光,以後都不談,光現在蒸汽抽水機的大量普及已經讓大乾的水澆地多了1億畝,這就相當於每年土地多產出了價值200多億的糧食,這還不是蒸汽機的唯一的用處,它還可以運輸,拉的貨物不必一艘小船差多少,速度卻快了幾十倍,還可以紡織布匹,光這些每年就可以給我們大乾帶來上千億的財富,這可比什麼玻璃廠重要多了!”

陳登和甄儼都沒有想到蒸汽機還有如此大的作用,但現在一想發現蒸汽機遠遠比他們想想的要重要多了。

於是陳登問道:“田公也是想要帶一個蒸汽機廠去夷州?”

但田豐卻苦笑道:“夷州沒有這樣的條件,我這裡來到這裡,不過是想要讓朝廷多要一些移民到夷州,要是可以招募一些工匠最好了!蠻荒之地不敢要求太多!”

但陳登卻道:“夷州還叫蠻荒之地,一個紅糖就足夠養活整個夷州了,你們的紅糖每年都可以從徐州賺走十幾億錢,要不是氣候不適合,我都想要在徐州建設甘蔗園了!”

徐州只能種一些小麥,大豆,即便是最賺錢的棉花,但也比紅糖差幾倍的利潤,陳登估計光是紅糖的收入就可以讓夷洲排進前十富裕的郡縣,說不定整個徐州的財政收入都不如夷州。

田豐卻說道:“但光靠一個紅糖行業夷州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現在紅糖的價格就掉了三倍了,更不要說現在大漢已經佔據江南了,這些地方也可以種植甘蔗,我們要是不想辦法發展其他行業,只怕很快會被其他地方追上來!”

陳登他們這才恍然大悟,看上去最富裕的夷州,反而最危險,稍有不慎發展就會徹底停滯!看樣子誰都有自己的難處!

翌日,眾人再次匯聚一堂。

徐偉對著這些各州代表道:“我先說朝廷對你們這些計劃的結論!那就是朝廷不同意各州提交的工業發展方案!”

嗡的一聲,下面的代表們都忍不住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知道朝廷肯定會否決一些計劃,畢竟他們要建設的工廠加起來家族幾百億,根本不是現在朝廷財政可以承受的。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朝廷一個都沒有同意。

徐偉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覺得很驚訝,但原因卻也非常簡單,就是發展工業不是朝廷這兩年的重心,朝廷的財政支出要投入到新佔據了大漢三州上,大家都知道這三州地域廣大,幾乎頂得上朝廷九州的面積,朝廷的財政結餘要安排到江南移民,建設水利設施和道路等基礎設施上面,這個投入會極其巨大,所以這23年內是朝廷是沒有可能大建工廠的!”

聽到徐偉這話,這些各州代表進行的有氣無力,有點蔫了,他們爭搶了半個月,結果搶了個寂寞。

徐偉繼續說道:“大乾工業的發展以後靠朝廷統籌兼顧,那個工廠安置在什麼地方,朝廷會提前通知你們,大家的機會都一樣,搶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