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時期,道教已經開始從一種政治學問,轉變成為一種宗教學問,而這個起頭人就是張魯的老爹張陵,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天師。此時的大漢學習黃老之術的名士本就不多,張陵和道教其他領袖人物都是關係密切,經常談玄論道,他和襄楷也是攀上交情的。

所以張魯和襄楷勉強也是攀得上交情,他使者來到了薊縣之後,就找到襄楷訴說了張魯想要求饒的想法。

襄楷覺得這是個立功的機會,找到徐偉說,願意為使者,勸說張魯舉漢中來降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要是漢中投降了,益州就好打多了。徐偉也覺得要是可以勸降張魯,對後面進攻益州,一統天下有非常大的好處,就同意了襄楷和想法。

在徐偉看來,揚州荊州根本不可能阻擋自己的步伐。劉備的大軍數量不如自己,戰鬥力不如自己,府庫當中的錢糧不如自己,甚至連水師的優勢也很快會沒了。可以說平定揚州荊州,自己比當初的曹操要容易的多。

唯有益州是大乾一統天下最大的阻礙,益州地形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即便有火炮和兵力上的優勢,也會被這地形抹平。

同時劉備這個人愈挫愈勇,他是不可能像劉阿斗那樣主動投降的。要真讓劉備死守益州,即便他有百萬大軍,也很難打進益州。

所以漢中郡要是在大乾的手中的話,攻佔益州的難度就降低了一半。

於是徐偉就派出襄楷為使者,去漢中勸降張魯,同時命令司隸的張白騎從旁協助。

襄楷來到漢中之後,就受到來熱烈歡迎,張魯甚至以晚輩之禮來迎接他。可以說是給足了襄楷的面子。

襄楷也不客氣的接受了,直接說明來意道:“現在天下的局勢十分明瞭,大乾已經佔據天下的十州,只有劉備還躲在江南負隅頑抗,但這不過是螳臂擋車而已,至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劉備靠著貧瘠的江南,根本不可能抵擋我們大乾的百萬雄獅,所以這天下必定會被大乾一統,不知各位以為然否?”

張魯等人同意的點點頭了,以前他們在漢中坐井觀天,認為自己不比中原的諸侯差多少。

但經歷了豫州一戰,2萬精銳全軍覆沒,他們才知道漢中軍和中原諸侯的差距,猶如精銳和民兵之間的差距,簡直是天淵之別。

在他們看來,劉備的荊州軍已經比當年的南北兩軍都要精銳強大,但如此強大的荊州軍還是被雷公的大乾軍打得落花流水,這天下間,根本不可能有人能阻止雷公得到天下,即便是劉備也不行。

襄楷笑道:“所以現在是你們投靠大乾的最好機會,漢中是益州的門戶,而益州只要奪取了,天下要不了5年時間就會一統,你們就為大乾的統一大業建立了功勳。

天下的道門是一家,我已經幫你們向執政求過情了,只要你們交出漢中,就可以保留自己的財產,甚至連五斗米教都可以在大乾傳播。”

這條件讓張魯的人一陣欣喜,尤其是能傳播五斗米教更是意外之喜。

但襄楷又說道:“你們的土地要全部交出來,而且以後傳教的道觀都要向我們大乾登記,財政更是要公開,要是你們當中有人貪汙這些錢財,一樣要以貪汙罪處置。”

這讓張魯他們接受不了,他們看來信徒捐贈的錢財,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按理來說應該歸他們隨意處置,現在又是公開又是貪汙腐敗,這不是讓他們幫助雷公打工。這道士當著還有什麼勁。他們還不如脫下這身道袍,當一個普通老百姓更自在。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