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鋪平道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雄他們的遭遇,讓徐偉發現大乾的福利待遇,沒有自己想象當中的那樣好,還有很多人沒有照顧到。
徐偉馬上找到牛貴問道:“為什麼沒有把這些殘疾計程車兵安排好工作?”
牛貴無奈道:“執政我們養不活這麼多傷兵,能安排的,我們已經儘量安排了,現在我們國營企業看大門的,打掃衛生掃地的,做後勤事務的伙伕廚師,看倉庫的守衛用的都是這些傷兵。但傷員太多了。”
這個時候牛貴都慶幸大乾朝廷手中有這麼多的官營企業,可以在一些不重要的崗位上安排這些傷兵,但工廠畢竟是要搞生產的,要的都是青壯勞動力,適合傷兵的崗位根本就不是很多。而偏偏大乾還在不斷製造這些傷兵,這就造成了嚴重的矛盾了。
“我們打了十幾年仗了,戰死的且不說,光這些殘疾計程車兵就有十幾萬,這麼多人實在安排不下來,只能讓他們回鄉下生活,但即便這些退伍歸鄉的,我們也多發了一頭牛和伏馬,同時我們也囑咐了鄉間的村長鄉長,照顧他們,讓他們不至於這鄉村生活艱難!”
徐偉也無言以對了,實際上大乾對傷病待遇已經算是好的了,這要是在大漢,這些士兵的命運就是遣散了事,而後就是各安天命了。
徐偉只能說道:“在燕山劃分一塊山地給殘疾的戰士建設果園用,同時你讓人給他們貸款,建設一家果酒廠!”
牛貴點頭道:“諾!”
徐偉想了想道:“大乾還有不少的殘疾戰士,你找人商議一下看看,可以在各郡縣當中建立一下工廠,專門招收這些殘疾的戰士,不求這些工廠能賺大乾,但求可以養活這些士兵!”
“同時你們也可以商量,看看能不能出臺一個政策,讓大乾的工廠都按照一定比例招收一些傷員!”
牛貴為難道:“大乾的工廠都是青壯勞動力,稍微年紀大一點的,他們都不願意用,而現在我們這些戰士年紀雖然不大,但畢竟傷殘在身,行動不方便,不會有工廠願意用他們的,哪怕是個看大門的他們只會用那種四肢健全的!
那這些工廠又不是我們大乾的官營企業,朝廷也不好直接命令他們,要是強制壓迫他們接受這些傷員,只怕那些傷員在那些工廠裡面也過不得很好。”
徐偉道:“朝廷可以出臺一個政策,按比例接受多少傷員,可以跟那些工廠免稅,想來有這個政策在,這些大商人應該是會願意接受一部分傷員的。”
徐偉好像知道現代就有這樣的政策,就是為了讓這些企業接受一些殘疾人,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當然有沒有效果,徐偉保持懷疑,因為他也進過工廠當中,但卻沒有看到過幾個這樣的人,但現在也只能死馬當做活馬醫了,有這樣的政策,好歹能解決幾個人的就業問題。
牛貴道:“諾!”
不過徐偉後來一想,還是覺得讓這些戰士自己自主創業的更好,都是殘疾人也就不在意什麼歧視問題,而且這個時代對徐偉而言,創業的行業就像天上的果樹一樣到處都是。更不要說現在大乾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就和當初天朝開放時代一樣,可以說幾乎到處都是,即便這些戰士是傷員,但有他的幫助未必不能闖出了。
所以徐偉想一想,還是自己辛苦一點,給他們給這些戰士指明一條出路,讓他們後半生會好一點。
接下來的十幾天的時間內,徐偉經常召集這些戰士起來,給他們開創業指導課,告訴他們什麼行業有前途,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同時幫他們聯絡錢鋪,解決他們創業的資金問題。
只是這次來到薊縣的戰鬥英雄。有了徐偉的指導之後,紛紛呼朋喚友,把自己鄉下的戰友全部召集起來。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十幾個這樣的工廠建立起來,這些工廠一般都是養雞場,養鴨場,養豬場,大乾的養殖事業可謂是紅紅火火,就大家提升收入的水平來看,幾十年內這都是一片藍海市場,足夠這些士兵養活自己,上萬場實際上是安排上了就業。
而且徐偉還把大量退耕還林的林地交給他們,讓他們組建了十幾個果園,這些果園不但可以幫助酒廠提供原材料,而且隨著大航海時代不斷發展,還有大乾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各種水果罐頭必定需求巨大,而這在技術上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而這些戰鬥英雄來這裡,也不是隻光吃喝和得到榮譽,他們的待遇也被四民大會決定了,為了獎勵這些戰鬥英雄對大乾的付出,大錢朝廷以後每年要撥出5000錢給這些戰鬥英雄,而有了這筆錢不說讓他們大富大貴,但卻足夠讓他們後半生無憂。畢竟在大乾一石糧食也不過是100多錢,5000錢足夠買幾十石的糧食,這筆糧食足夠養活一家人。
同時在徐偉的運作下,四民大會也制定了對傷殘士兵的撫卹制度,因為傷殘計程車兵人數太多,大乾朝廷也很難拿出太高的撫卹,襄楷他們商議一陣後,決定給每名傷員每年20石糧食的福利待遇,同時也命令地方上的縣鄉要照看好這些傷員,地方上有職務空缺的優先考慮這些傷員。
而獎勵完這些戰鬥英雄,撫卹好大乾的傷員之後,終於輪到要犒賞大乾的高階軍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