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了這一次的經驗之後,我們以後再評定這些功臣就更加有經驗了!”

大乾的軍隊一直是戰時徵召,平時務農為主,畢竟即便是以大乾的財政也養不起80萬常備軍。

所以每次都是戰爭一結束就遣散大部分的軍隊,只有一些精銳的骨幹才保留在大乾軍當中。

而士兵退役在大乾中牽扯安排工作的事情,以前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按職位高低來安排的,職位高點的人,自然就要安排好一點的工作,職位低的自然就安排差一點,甚至有給錢再讓士兵回家種地。

畢竟大乾的工業再發達,但也只是處於手工業階段,能能容納的人口還是有限度的,更不要說徐偉這次一徵召就是80萬了,退伍也是差不多就是這個人數。

以此時大乾的手工業規模,根本不可能安排得了這80萬人口,再次讓這些士兵回到農村,也是無奈之舉。

這次大乾雖然多了兩個州,但卻把中原之地連成了一片,而且少了這個曹操這個敵人,需要的軍隊自然大幅度減小,像冀州。現在就徹底成為了大乾的腹地,原本的5萬常備軍,現在裁剪的只剩下1萬人了,而同樣命運的還有兗州。

所以中原之戰之後,這次大乾軍的數量反而減少了,常備軍的數量維持在30萬左右,騎兵更是大幅度的被削減,首次跌破兩位數,只有5萬人上下,大部分佈置在大漠西域一線。

這樣有組織有距離計程車兵,再次讓他們回家務農,的確是太浪費了,在工業時代不但是機器重要,有組織有紀律計程車兵同樣重要。

好不容易把這些士兵培養的有紀律了,再把他們放到農村,再次成為散漫的農民,對大乾而言是極其浪費的,所以徐偉也一直在盡力想辦法把這些退役計程車兵儘量組織起來,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言,組建國營農場,吃這些退伍士兵最好的前途。

有了王老漢的提議之後,眾多的議員上書給徐偉,說是先評定基層士兵的功勞,要求大乾朝廷現在就在軍中。篩選出合格的功臣,來到薊縣接受獎勵。

徐偉自然同意了,他命令牛貴按照議會的說法先評定士兵的功勞。

而後的一個月時間當中,徐偉的命令一級一級的下達,基層士兵的功勞反而最容易確定的,殺了幾個人,俘虜了多少敵人,這些早就在大將軍中有專門的監軍統計過,大家只要按照這個名單把職位超過軍司馬等中高階將領去除,再按照功勞大小排列上去,最後篩選出5000名戰鬥英雄,他們將代表80萬大乾軍的戰士,接受朝廷的嘉獎。

於是在一個月後,這一批戰鬥英雄來到了薊縣,即便中原之戰已經結束了半年多,但是這批人還是以一小半但都是帶傷在身的,只是狀態好了許多,讓他們可以來到薊縣接受獎勵。

獎勵大會自然是公開的,徐偉按照他從現代電視上看到的流程來做。

先是他主持大會,帶著大乾的高層,對這些功臣與嘉獎和鼓勵,接著就是功臣代表披紅掛綵,騎著高頭大馬遊街。這也是大乾軍的老傳統了,種田的人手都是跨馬遊街,接受整個薊縣百姓的歡迎和擁戴。

而這些戰士捨生忘死才有了現在大乾的強大,有了大乾百姓現在安定的生活,必須讓百姓們知道他們的安定的生活是靠這些戰士打拼出來的,必須要尊重這些戰士。

而戰士有了百姓給他們的榮譽,自然也不會脫離百姓,這也是徐偉想要看到的,畢竟他來自的國家,士兵的戰鬥力一直是舉世矚目的,而他本人更是加入過這支軍隊。

徐偉認為只要大乾軍傳承了那支軍隊的三分精神,就足夠讓他們無敵於天下了。

而可以在這個世界看到那支軍隊的影子,也算是徐偉的一點念想吧!所以他一直是按照那支軍隊的標準來組建大乾軍的。

熱熱鬧鬧的慶祝儀式結束之後,辦完之後就開始了慶功宴會,甚至可以說這才是主角,新加入的部眾也只聽說過這樣的大宴會,而沒有見過,現在可以加入這樣的宴會,他們也有幾分榮譽之感。

而這由王老漢親自來操辦,在整個大乾軍當中,操辦萬人以上規模的大宴會,他的經驗是最豐富的。

他甚至有幾分懷念之色,隨著大乾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部眾變得富裕,老部眾更是散落在大乾國土的各個地方上,像當年那種十幾萬人一起慶祝的場景已經看不到了。

而徐偉帶著整個大乾軍的高層和,和這些戰鬥英雄坐在一起開吃。同時徐偉也不斷問詢這些戰鬥英雄的事蹟。

而這也是這些戰士最光榮的時刻,他們興致勃勃的向著徐偉訴說了自己英雄的時刻,戰勝了多少敵人,俘虜了多少敵人,攻克了多少的城池,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每個說起這些英雄事蹟的戰士,都是眉飛色舞,講起來更是滔滔不絕。

徐偉讚歎道:“你們這些英雄事蹟不光要講給我一個人聽,更是要講給整個大乾的部眾,乃至於我們後世的子孫後代聽,讓他們知道我們這個國家創立多麼的來之不易,現在的幸福生活更是付出了多少代價,你們這些事蹟更是要流傳到後世,讓他們牢牢記住。”

這個戰士聽完虛偽的話吃驚道:“我這就出名了?”

徐偉笑道:“對,就是要你的出名,要你們名垂青史,而你們也值得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