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絕望道:“從現在看,河北發動的大軍已經超過40餘萬了,而且全都是河北最精銳的大軍,現在司隸和豫州已經遍地烽火了,我軍現在已經一敗塗地了!”

由不得袁熙不絕望,大乾軍隊進攻他們可謂是勢如破竹,他大哥想辦法弄出來的30萬大軍,面對大乾軍毫無抵擋之力也就算了,但現在他袁家軍大量的向雷公投降,這就太讓人絕望了。戰爭到現在才不過打了一個月時間,司隸和豫州就已經丟失一般以上的國土了,按照這個速度,再要一個月他們就要滅亡了。

“大將軍跟青州牧沒有支援我們?

唇亡齒寒他們應該知曉的,要是我們被雷公滅了的話,他們也不會好過的,大將軍和青州木應該不是如此短視之人?他們為什麼不支援我?”使者不甘心問道!

袁熙無奈道:“現在冀州有20萬大軍駐紮在黃河北岸,就和青州隔河對地,你說這樣的情況下,曹操他他敢支援我們!此時曹操也自身難保了,河北大將段雲帶領1萬騎兵衝入徐州,一路攻城破陣無人可擋,曹操要是不小心可能連徐州都保不住!”

“大將軍雖然有支援我們的想法,但他的大軍遠在荊州,而且這半年的時間,大將軍為了維持荊州紙幣的價值,把糧倉的糧食都放給了百姓了,只怕現在荊州也沒有多少糧草,更加派不出多少大軍來支援我!”

而後袁熙苦惱道:“看樣子這次我們是在劫難逃了,渡不過去了,我們都會死在雷公的手中!”

現實太殘酷了,袁熙現在每日只能飲酒來麻痺自己,因為他知道可能要不了2個月時間,他袁家就徹徹底底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之上了。等雷公佔據了司隸和豫州之後,按照他以往的習慣,他袁家的門生故吏必定會被他拔出的乾乾淨淨,以後再也不會有一個四世三公的袁家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五月初!長安城!

張郃非常守信用,雙方談妥條件之後,張白騎的大軍來到長安城下之後,張郃就樹立起白旗,開啟大門向張白騎投降,三日後,張白騎派遣兩支大軍分別佔據潼關和武關,至此整個關中徹底被大乾軍攻佔。

而這個時候李儒找到張白騎說道:“將軍,敦煌人張芝求見!”

張白騎問道:“沒聽過這人的名字,他是誰?有這麼大的面子能請得動你?”

張白起可知道李儒對袁家的人,可謂是恨之骨,當年他投靠大乾就是想要利用他們的力量來消滅以袁家為首的關東門閥士族給董卓報仇。而現在關中的人大部分都和袁紹有關係,按理來說李儒應該對他們恨之入骨,怎麼還帶人來見他!

李儒道:“張芝不過沒有用的儒生算不得什麼,但他的父親卻是就大漢名將張奐,是當年西涼三明之一,鎮守大漢邊疆幾十年,威震整個西涼和大漠!”

而後李儒又對張白騎說起了張奐過往的事蹟,尤其是說了當年董卓也在張奐手下當兵的,張奐對董卓的幫助不少!尤其是李儒本人也受到張奐的幫助。

恆帝靈帝時期,大漢的舉薦制度差不多名存實亡了,舉薦的已經被關東一眾大儒把持,想要成為官員,就想要得到大儒的舉薦,或者就是大儒的弟子!這就逼的很多人要先成為儒生才能成為官員。

所以在漢末很多能打的武將必須是大儒,要不然單純的武將很難出頭,就和明朝那種文臣指揮武將一樣,打贏了是文臣的功勞,打輸了是武將的錯。武將在這種制度的壓迫下一直出不了頭!

而漢末就是這種情況,像董卓這樣單純的武將根本沒有前途。你想要更進一步必須通讀儒家經典,成為文武雙全的如此,可以進入儒家圈子,甚至要到很高深的程度,要不然人家都不認可你大儒的身份。

而西涼三明當中,有兩位居然都可以算是大儒!就像盧植雖然說是大儒,但他入仕大部分的時間都和戰爭有關係。

而當初張奐便結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弘農,閉門不出,與弟子千人,講誦儒經,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字。

張奐晚年成為大儒算不得什麼,但他的弟子大部分都是西涼人,可以說張奐是幫助西涼人找到一條入仕的道路,當年李儒也在張奐身邊學會過,張芝算是他的師兄!

張白騎聽到有這層關係於是個李儒一個面子說道:“那我就見見這個關中大儒,看看他會說什麼!”

很快張白騎的親衛就帶著一個身高八尺,氣質儒雅的讀書人來到他面前!

張白騎問道:“不知道你找本將有何事?”

張芝拱手行禮道:“本人也是受到張將軍所託,前來求大帥不要把他們趕出軍營!”

張白騎嘲諷笑道:“這可是我大乾的軍國大事,你覺得自己有這麼大的面子?”

張芝澹然道:“本人就是一個傳話的,一切還是要看大帥自己的想法了,張將軍他們願意貢獻出整個長安城的武器糧草!只求不把他們趕出軍營,而且大帥這對你們大乾軍也是有好處,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張將軍他們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了,有他們的幫助大乾軍吞併整個中原必定事半功倍!”

但張白騎平澹說道:“我大乾說話算話,長安城的糧食武器會折算成錢交給他們,不需要他們貢獻,至於他們參軍的事情,本帥也不能答應,我大乾自有制度,任何人想要成為大乾軍官,都要先進入大乾軍校學習,張郃他們不符合我大乾的用人標準,所以不能加入大乾軍!”

張芝苦笑道:“大帥真要如此決絕,一點路都不給張郃他們?他們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但張白騎澹然道:“我大乾自有制度,不能給張郃他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