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糧食豐收,廟算戰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許攸當然知道紙幣一錢不值,但他還是冷笑道:“抵擋不住雷公,豫州和司隸就是雷公的了,何須我們為雷公的地盤擔憂!”
郭圖馬上反駁道:“要是我們抵擋住雷公,但豫州和司隸卻被你弄的大亂,許子遠你就是豫州的千古罪人!”
但許攸卻冷笑道:“普通的百姓有田地,有糧食,他們的損失再重能損失到那裡去,而商賈之流不過是肥羊而已,董卓殺得,我們殺不得!”
這個袁譚開口說道:“許叔父說的對,現在我們一切以保住豫州和司隸為主,我們做的這一切也是為了保證豫州和司隸不受戰火的洗禮。百姓會體量我們的難處的!”
比起普通的百姓。袁譚還是更加關心自己的權利,百姓不能幫助他抵擋雷公,但有百億錢他就有把握抵擋住雷公的進攻!
而後袁譚拉著許攸的手誠懇說道:“還請叔父在半年內再為我豫州籌集50億錢!”
許攸對著袁譚道:“老臣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荀堪看到這幕無奈暗道,這下豫州要亡了!
興平三年(公元196年)七月!
幽州,薊縣,
在劉備他們豐收的時候,大乾的冬小麥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豐收!
兗州的楊鳳和黃龍彙報整個兗州大豐收,糧食足夠整個兗州百姓兩年食用。他們兩人甚至提出要進攻豫州的作戰方案,不過被徐偉拒接了而已!
冀州的王國軍也向徐偉彙報豐收,王國軍算是佔了張白騎的培養了,張白騎在冀州為州牧的時候,新修水利,建造水車,水渠,加上冀州本就是地勢平坦之地,建造水渠成本是最低。
只是前三年大漢接連不斷爆發旱災,讓張白騎做的這些沒有顯露出來,不應該說就是因為張白騎做了這些才保住了冀州大部分的糧食產量!讓大乾有能力在大災之年不斷攻掠西涼和兗州。
而今年整個冀州都風調雨順,於是張白騎這幾年建立的水渠作用就顯露出來了,冀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豐收,光在冀州一地整個大乾就收穫了上億石的糧食,可以說這個數字震驚了整個大乾高層!
而動亂了十幾年的西涼,今年也出現了大豐收,糧食的產量足夠西涼本地的百姓自給自足,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可以說這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之後,西涼第一次不需要外來糧食輸入就可以養活本地的百姓!
而幽州和遼東地區的豐收更是最早來到薊縣朝廷了。可以說今年到處豐收的訊息讓整個大乾上下都高興不已!到處都是慶祝豐收的部眾。
執政府!
整個大乾的高層都彙集於此,此時有幾十個官員拿著算盤,霹靂嘩啦的計算各地上報的糧食稅賦!
當一切算完之後,大家把總數彙報給牛貴!
牛貴看到數字之後,激動說道:“執政,今年我們整個大乾夏收的稅賦是2億5000萬石糧食!”
這個數字讓眾人一片譁然,甚至有點不敢相信!
王老漢更是站起來問道:“不會是有人為了政績亂報吧!”
也不怪王老漢會這樣不管相信,這個數字太多,不可思議了,這樣說整個大乾的人口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也就是說按照最低生存標準,今年一季夏收就可以勉強養活整個大乾的部眾,要知道大乾是按照三成收稅的,也就是說整個大乾今年有三倍這個糧食產量,要是加上秋收的話,整個大乾一年糧食的產量,在不餓死人的情況下,可以養活整個大乾部眾六年,而即便是按照每人20石可以吃飽飯的標準,今年大乾的糧食產量也可以養活整個大乾百姓三年。
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在這個封建時代,即便風調雨順,也是需要三年才能積累一年的糧食,而想要積累三年的口糧,就需要天下風調雨順近10年時間,但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現在他們一年就做了原本需要十年才做的事情,就不怪王老漢不敢相信這個數字了!
徐偉也跟著說道:“馬上派出御史去各地監察各地郡守縣令,防止他們為了政績侵吞百姓的糧食!”
同時徐偉也看向襄楷說道:“大師,還請你聯絡大乾各地議員,讓他們收集官員違反收稅的事情,要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還請早日通知執政府!”
襄楷點頭道:“執政放心,老夫馬上去聯絡四方的議員,讓他們重點關注今年的糧食問題!”
這樣龐大的數字,徐偉聽到不是高興而是惶恐,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也出現過,他並不認為自己手下的官員底線會有多高!
但牛貴卻說道:“應該不假,今年有這樣大的數字主要是冀州糧食大豐收,冀州本就是天下的糧倉,而這些年張白騎在冀州光水利設施就投入了上百億錢,而且冀州有大量的官營農場,這次豐收的糧食,大部分都是這些農場提供的,農場的工人都是我們退役計程車兵,王國軍亂來的話,參謀部應該會知道訊息的!”
王舸站起來說道:“冀州的武裝部並沒有傳來士兵喊冤的訊息!而且各地的軍墾農場也都會被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訊息,從這點上來說,今年冀州的豐收不假!”
冀州雖然分田地了,但一戶百姓只分了30畝,以現在冀州的百姓數量根本不足以把冀州所有的土地全部分完,所以冀州有大約一半的土地都屬於大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