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算是看出來了,這債務再不解決,整個大乾的高層都不會安生,大家也難以全心對付大漢!

議事廳出來之後,賈詡去找到襄楷交流!

賈詡說道:“襄大師,執政如此英明神武百戰百勝是我們大乾的大幸。但晚輩跟隨執政不久,卻覺得執政太看重商賈之輩了,甄安當年不過是甄舉的家奴,但就是因為他援助過執政,現在成為了大乾有數的大商人不說,執政還有支援他們的意思,常言道無奸不商,執政重視商賈,只怕對我們大乾不利!”

襄楷聽了賈詡的話,忍不住連連搖頭嘆氣道:“我們這個執政,什麼都好,就是沒有人明白他的想法!歷朝歷代打天下哪有不重視門閥士族豪強士紳力量的,但他就不重視,而且還把門閥士族豪強士紳看成敵人慾除之而後快!”

“大漢門閥士族的力量強大無比,但執政他在冀州剛剛起兵的時候,就斷定大漢的門閥士族不過是紙老虎,看上去強大,其實一戳就破,他認為大漢的工人和農民的力量比門閥士族強十倍百倍,現在看上去不強,只是因為沒有人把大漢的百姓組織起來!”

賈詡聽完欽佩道:“執政他還真是目光長遠,歷代豪傑都沒有發現這股力量,現在卻被執政輕易掌握了。”

而後他奇怪問道:“執政重視農民和工人也是算了,畢竟現在打天下,缺不了農民和工人的支援,但執政為什麼要支援商賈,此輩對大乾的作用好像不是很大?”

襄楷也感覺一陣奇怪道:“執政說了商賈是一個先進的力量,可以用來對付天下的門閥士族,豪強士紳?”

“呃!”賈詡感覺一陣莫名其妙,商賈可以對付門閥士族,豪強士紳,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當初董卓都快要把天下的門閥士族豪強士紳殺光了,但也沒有看到有幾個商賈敢報復董卓的,甚至來對他們下手的本土豪強和地府上的軍官他們都不敢動,這樣一群和牛羊差不多的人,執政居然認為他們可以對付門閥士族,豪強士紳?

襄楷苦笑道:“誰也不明白,執政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他這些年卻一直是這樣做的,在大乾境內,農民可以得到土地,工人也可以過的很好,商人也會得到保護,但只有門閥士族和豪強士紳,執政真是欲殺之而後快,現在整個河北的門閥士族雖然沒有被執政殺光,但卻已經徹底淪為普通的百姓了!”

襄楷雖然是青州人,但卻一直在河北活動,他不但是張角的好友,和許多河北的門閥士族家主交情不錯,而偏偏他又是可以和徐偉說的上話的人,於是許多河北門閥士族的家主找到了襄楷,想讓他幫忙求情,現在河北的門閥士族對土地,財產什麼的都已經不在意了。

他們只想襄楷幫忙,讓徐偉不要再限制他們的子弟進入軍中,進入大乾政權,大漢的門閥士族和後世的地主階級完全不同,對地主階級而言土地才是他們最核心的資產,但對門閥士族而言,他們的門生故吏才是最核心的資產。

所以當河北的門閥士族在發現難以抵擋徐偉之後,早就有投降徐偉的打算,但徐偉卻不給他們開這個門。

他們的子弟不管是想要在大乾從軍,還是從政都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這才是讓他們最難接受的事情,眼看著大乾越來越興旺了,但他們卻不能加入這個新生的朝廷,他們的家族即便現在還有錢,但沒落已經是註定的事情,這才是讓他們最絕望的場景!

本來他們都開始死心了,現在他們一個個都把自己家族的嫡系小姐嫁給大乾軍高層,想要等徐偉死了之後,再依託這層關係,想辦法混進大乾朝廷,這點甚至連徐偉都沒有發現,他的不少部下都已經開始和河北的門閥士族聯姻了!

但西涼豪強的待遇打破了河北的憑藉,河北的門閥士族發現,徐偉攻克西涼之後,雖然也對當地的豪強掃蕩一番,但卻沒有拒絕西涼的豪強加入大乾軍,成為大乾的官員!

天下的事情就是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西涼的豪強可以加入大乾軍,他們河北的門閥為什麼不可以這樣!

於是河北門閥的家主紛紛找到襄楷,想要讓襄楷向徐偉提出解除河北門閥的禁令!

但襄楷卻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雷公雖然對他恭敬,但卻是看在張寧的面子上,而對河北門閥士族的禁令卻是大乾最核心的政策,他知道自己是沒有能量改變這條的。

而偏偏來找他的有不少是他當年的生死之交!是他想要拒接都很難的人。

當年襄楷想要依靠皇帝復興黃老學說,向恆帝推薦《太平經》,但恆帝只是聽說他擅長調和陰陽,想要學習他的秘術生一個兒子,對他的《太平經》根本不感興趣!

而他的行為也被朝廷的大臣發現,當時朝堂上的三公九卿都是學儒家六經的,怎麼可能忍的了黃老之學再次復興,於是他們找了一個藉口說襄楷假借星宿,偽託神靈,造合私意,誣上罔事,而後被恆帝下獄治罪。

而襄楷當時也是天下聞名的名聲,在河北朋友眾多,他就是靠著這些朋友才從洛陽城的昭獄當中逃出來了,而後十幾年時間也一直靠這些朋友在河北遊蕩,日子也過得不差。河北有不少他的生死之交。

就是這些難以拒接的生死之交讓襄楷感到為難了,因為他知道徐偉根本沒有改變策略的想法,要不然他也不會攻佔兗州之後,馬上清除兗州的門閥士族,十幾萬人眼都不眨一下就全部被清除出兗州了。

從這次的行動也可以看出徐偉意志力的堅定,他就是要把活躍在大漢的門閥士族全部剷除,而後他帶領大乾軍的官員,在這樣一張白紙上重新作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