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夏這裡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杜三娘點了點頭,對著她說道:

“既然你有這個想法,那我今天晚上回去,就和家裡人說一聲。讓他們儘快的找人,給你弟弟寫封推薦信。

雖然這個時候,書院已經開始授課了。但是,因為不少書院的學生,家並不是府城的。這些學生每次回家過完年,因為種種原因,都不一定能夠按照規定的時間回來。

所以,就算是現在時間已經有些晚了。你今年送你弟弟過去讀書,應該也還來得及。”

聽到杜三孃的話,溫夏點了點頭。她對於這方面的事,一點頭緒都沒有。杜三娘知道的比較多,又是真心想要幫助他們家,讓秦謹言去書院讀書。她聽杜三孃的建議準沒有錯。

晚上吃飯的時候,溫夏就把杜三娘今天說的話,和溫玉蘭以及秦謹言說了一下。

聽到溫夏的話,秦謹言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對於能到府城讀書這件事,秦謹言當然非常期待。

但是很快,他就低下頭,把自己眼中的期待給藏了起來。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秦謹言他們家之前的條件,雖然算不上特別差。但是,因為秦家老兩口的偏心,秦謹言的童年,一直過得不太好。

再加上他本身,就是那種早熟穩重的性格。在很多事情上,想的自然比同齡人多得多。

如果是一般的小孩子,聽到這種事,當然會高興。但是秦謹言在高興之後,卻又想到了更加現實的問題。

即使在他們這個小鎮上,選一個比較好的老師跟著讀書,每年都要交四五兩銀子的束脩。更不要說府城的書院,每年需要交的束脩,肯定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至少對於他們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而且,他進到書院裡之後,除了要交的束脩之外。還有每日吃喝,以及其他的費用。加在一起,他們家更是承受不起。

再說了,也算是秦謹言的一點私心吧。他並不願意李姐姐和母親太遠。

並不是他離不得人,而是家中前一段兒時間發生的那些事,讓秦謹言的心中,缺少了一些安全感。

他總是擔心,自己離她們太遠了,母親和姐姐會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遇到什麼麻煩。

只要一想到這種可能,秦謹言的心中,就會有一些說不出的焦慮。如果這種情況不能緩解的話,秦謹言覺得,自己即使是到府城的書院去讀書,進步大概也不會比在他們鎮上更大了。

和秦謹言有同樣擔憂的,還有溫玉蘭。

她想的甚至比秦謹言,還要更多一些。

雖然溫夏這段時間賺了一些錢,讓家中的生活寬裕了很多。溫玉蘭也相信,溫夏絕對願意為了秦謹言花錢。

可是,她這個做母親的,卻不能那麼自私。

雖然溫夏並不是她親生的孩子,但是養了這麼多年。溫夏在她的心中,和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什麼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