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秦謹言越來越放鬆的肢體動作,以及越來越流暢的語句表達。溫夏不得不承認,這名馬先生不僅自身的學問不錯,而且,也挺會教學生的。

既然對方確實是有真才實學,把秦謹言送到這裡來讀書,溫夏也放心不少。

就在溫夏胡思亂想的時候,那邊秦謹言也已經回答完他的答案了。

聽完秦謹言的回答,馬先生微微點了點頭。他先是出聲,肯定了秦謹言的一些觀點。表揚了他對基礎知識掌握得很是踏實,語言敘述能力也很不錯。

就在秦謹言咧著嘴,有些不好的時候。馬先生才話鋒一轉,說出了秦謹言在剛剛回答問題當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

越聽,秦謹言臉上的表情就越嚴肅。時不時帶還會點點頭,表示自己聽明白了。

等馬先生點評完之後,秦謹言又再次就他剛才提出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疑惑。

而馬先生則是把秦謹言提出來的這些疑惑,給他解釋的清清楚楚。

等他們兩個人交談告一段落之後,溫夏才上前了兩步,對著馬先生說出了,自己今天在秦謹言過來的原因,想要讓秦謹言在馬先生的門下讀書。

透過剛才的考驗,秦謹言對馬先生非常佩服,想要呆在馬先生的門下。馬先生也對聰明伶俐,在學問上一點就通的秦謹言非常有好感。

聽到溫夏的話之後,馬先生也並沒有拿喬。直接點了點頭,說道:“可以,你家小公子聰明伶俐,學習刻苦,這個學生我收下了。”

得到馬先生的肯定回答,溫夏頓時笑了起來。

馬先生伸手對著窗外招了招手,剛才帶著溫夏和秦謹言,來到候客室等著馬先生的那名阿婆,就從門外走了進來。

她先是對著馬先生行了一個禮,然後看向溫夏,對著她說道:“這位小娘子,請跟我過來填寫關書。”

在這個時代,學童入館之前,家長必須填寫一張關書,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入學志願書。

在關書裡。會寫明需要交的束脩金,也就是學費是多少,分幾次交完。還要寫清楚,節庚禮除外。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需要額外送一些紅包給先生。

這個時候讀書的孩童,可沒有後世那麼幸福,還有寒暑假。在這個年代,學童除了少數的沐休日之外。全年只有清明、端午各放一天。每年十二月初十前後放年假,到次年的正月十五之後開門。

這些事,溫夏在今天帶著秦謹言來找馬先生之前,就已經打聽得差不多了。甚至就連馬先生每年收的束脩有多少,她也打聽的差不多。

因此,當溫夏看到關書上寫著,一年的束脩就要四兩銀子的時候,她也沒有太過於吃驚。

即使這四兩銀子,在村子裡已經足夠買一個小房子了。

不過在古代,讀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不僅是跟著先生學習要交束脩,就連筆墨紙硯,哪一件不需要花費大量的銀錢?

溫夏今天過來的時候,身上就帶了五兩銀子。想著如果秦謹言能夠透過考試,當場就把束脩給交了,爭取讓秦謹言早點過來讀書。

當溫夏把銀子拿出來,遞給這名阿婆的時候,阿婆的表情明顯很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