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雪夜定策(第1/3頁)
章節報錯
符太后之所以帶著小皇帝大半夜整這麼一出,也是事出無奈。
雖然除掉了野心勃勃的殿前都點檢,但是滕王郭彪依然擁有巨大的勢力。他是先皇的親弟弟,郭宗訓的親叔叔,就連符太后都要敬他三分。
當年,郭彪跟隨先皇南征北戰,鞍前馬後,立下了不世的功勳。再加上郭榮就這麼一個弟弟,便把大周帝國邊疆的軍權都交給了他。
比如鎮守河陽的白重贊,鎮守陝州的藥元福,鎮守宋州的李重進,陣容許州的王彥超,都是他的老部下,對他忠心耿耿。
不僅如此,朝中的武官也大多都是滕王的黨羽。
而符太后和小皇帝手裡的,只有京城中的十萬將士,和一眾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
比如說範質、王復、鄭仁輝。
廢物×1,廢物×2,廢物×3。特別是範質那廢物,竟然連趙匡胤的陰謀都看不出來,輕輕鬆鬆就讓人家把京城所有的兵都帶了出去。
近日,朝堂之上,主少國疑,應當擁立長君的呼聲甚囂塵上,滕王的不少黨羽都在暗中謀劃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向符太后和小皇帝發難。
所以,他們才會趁著雪夜,來找兵部尚書和教父韓通商討對策。
韓士聰聽罷符太后的訴求,捋著鬍鬚,點了點頭。
原來太后和皇上最近憂心的是這件事啊。
他叫過來一個下人,讓他去把韓徹也叫過來。
符太后一臉驚訝地看著韓士聰,問道:“怎麼,著朝廷之爭,大公子也深有對策嗎?”
韓士聰跪在地上,解釋道:“長子韓徹雖然愚頑,但他自幼飽讀詩書,胸中有些點墨,希望他也能為陛下和太后分憂。”
符太后點了點頭,說道:“聽聞韓徹是京城四公子之一,請他來談談也好。”
見自己的父親特意叫上大哥,說實話,韓通心裡有點不爽的,畢竟自己剛才還給韓家掙了這麼大個面子,又當面用詩詞戰勝了大哥,但是父親心中仍然念著大哥,這麼重要的事,竟然特意把他叫來。
哎!古代這嫡庶有別的觀念,還真深啊。
管他呢,反正現在自己是皇帝陛下的教父,難道還怕你個韓徹不成?
過了半炷香的時間,小廝帶著韓徹來了,這一場秘密的雪夜定策就此開始。
符太后開門見山,點出現在藩鎮割據,外將手中權力太大是大周帝國的最大隱患。而滕王則是隱患中的隱患。
雖然滕王現在人在河陽,但是整個朝堂之中,幾乎所有的武官都是他的黨羽,而六部之中,有三個部門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中。如果不加以限制,坐看滕王和外將做大,沒等大周帝國統一天下,便已經內部四分五裂。
所以,符太后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如何削弱滕王和外將的實力。
韓徹是韓家的大公子,從小便接受極為良好的教育,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所以平日裡自是甚高,所以言談舉止之中,頗有目空一切的架勢。
但是,再驕傲的人,也所有求,他的所求,就是功名。
說白了,他想當官,還想當大官。
所以,當他聽說那個毫無教養,在軍隊裡混吃等死的私生子弟弟,竟讓當上了天子的老師,他差點沒把肺氣炸了。
眼下,符太后和皇帝就在自己的眼前,就像劉備一樣求賢若渴地等待著軍師們的提點,這不正是他謀取功名最好的時候嗎?
韓徹聽了符太后的發問,向後一避席,站起身來。他先擺正了一下自己的冠冕,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讓自己看上去堂堂正正的。然後動用自己的滿腹經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韓徹引經據典,還特意掉書袋,用了一大推聽都沒聽過的典故和成語,有的時候列舉了一大堆古代的名家典籍,就跟報書名似的,恨不能把臉貼在符太后的腿上。
他就差把嘴湊到符太后的耳朵邊上,誇自己看過多少書,有多牛逼了。
符太后聽得雲裡霧裡,太多的典故她都不知道,還有一些生僻字,聽都沒聽過。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少年,只覺得他雖然也和韓通一樣,挺帥的,就是言談舉止之中,透露著一種讓人不舒服的傲氣。
最重要的是,她真沒聽懂韓徹在講什麼啊?
拜託大哥,你能不能說得通俗一點啊。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韓徹終於心滿意足的比比完了。
他站在原地,眼睛明亮亮的盯著符太后,彷彿在等待她的誇獎,畢竟,這麼富有才華的一通演講,任任何人都會誠心地佩服。
符太后皺了皺眉頭,伸出一根手指,小聲說道:“那個,韓大公子,我有點沒聽懂,你能不能再說一遍。”
我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