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這才是幹活應該有的模樣。”

“有工具和沒工具效率差別太大了。別看現在挖的辛苦, 等我以後把挖掘機造出來, 這麼大的一個陶罐,也就是鏟子的事。”

【男人的浪漫挖掘機?這個完全可以有!】

【先把蒸汽挖掘機做出來吧,燃油機的就暫時別想了。】

【好傢伙,譜哥就提了個理念,你們就開始做設計圖了是吧?】

【反覆提醒,請不要好高騖遠,咱先把水利驅動採礦機造出來好嗎?】

“言之有理!”

李譜眼前一亮,水利挖礦機完全是可以實現的,當然,全自動的就別想了,不過,搞一個半自動完全可以實現。

所以,要說創意還得是咱們沙雕網友,總是頻頻提出好的建議。

在之前獲得的水利基礎設施,就有相關的技術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只是李譜腦袋中的各類知識,還沒消化完畢,一直沒有查詢那個方向響。

現在經過網友的提醒,腦海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了相關的技術。

瀏覽了腦海中的記憶後,李譜卻放棄了。

“算了,但自動挖礦機的事情還是留著以後再做,當務之急還是以效率為主。”

“也就是五噸粘土罷了,比起用機械挖掘,我純手工的速度都比他快很多。”

【瞧一瞧,譜哥人言否。】

【這話倒是中肯,以這個時代的機械生產力,別說是譜哥,我估摸著就算是一個普通的青壯年,幹活的速度都比機械要快很多。所謂水力驅動的機械,其實也就能代替半個人工。】

【聽你們這麼一說,我都有些譜哥說的五噸跟我印象中的五噸是不是同一個計量單位了。】

【說的不錯,我也有這個疑慮。要我一天吃五頓飯行,吃五噸飯……就恕我無能為力了。】

十分鐘挖一罐,加上路程上的時間,不過二十分鐘。

如果我不休息的話,來回十次,也就兩百分鐘,三個小時多一點。

最終耗費的時間卻比預計的時間慢了一個多小時——挖掘運輸五噸黏土,足足用了五個小時!

這五個小時如果用來製作機械的話,差不多已經把原材料砍完了,更別談把材料交工程配件和組裝的時間了。

所以這就是從零到一突破的難處了,一切的工作都從零開始的話,還不如用純人工。

特別是遠超常人力量和體力的人工。

挖完粘土,就是給磚塑型的時間。

批次造磚的模板就是不一樣,一次性就是72塊磚。

得意前幾天李譜用了水泥把營地的地面進行了硬化,所以到處都可以這種磚坯。

很快,已經被硬化的地面上已經全部被磚坯鋪滿。

磚坯要經過晾曬,待自然乾燥凝固以後,才能放進窯中燒製。

“好了,我拉回來的粘土用了堪堪過半,但我已經沒有地方再捏磚了,今天的玩泥課程到此結束。”

李譜神色頗為無奈,原本打算一鼓作氣把耐火磚全部做出來,至少要全部塑型,誰知場地卻不夠了。

“一口氣吃不成大胖子,好事多磨,今天想把專一次性做出來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