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林軒眉毛一挑,因為他看到了女生炯炯的目光,恐怕這個問題不會簡單。

不過自己倒是沒什麼好顧慮的。

他點點頭,開口道:“問吧。”

女生深吸了一口氣,這才說道:“軒哥,你剛剛表演的《漁舟唱晚》真的很動聽,哪怕我不怎麼懂音樂, 也感受到了旋律的美妙和唯美的意境。不過你對於西樂和民樂的解釋,我依然有點不太認可。”

“哦?”

林軒看向女生,笑道:“哪裡不認可?”

女生開口:“其實民樂在華夏同樣也是十分流行的,只不過它們都太俗了。不像西樂全都是高雅藝術,無論是鋼琴、小提琴還是大提琴,每個人提起它的時候, 自然就感覺到了它們的優雅和高貴。

但民樂呢?

我想幾乎每一個人在華夏都見過拉二胡、吹嗩吶、敲鑼打鼓的人嗎?這些民樂是不是都特別常見?我不信大家沒有見過。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公園, 都能夠見到老人家拉二胡的影子。至於嗩吶,我就不必細說了。

可是……

二胡。

嗩吶。

鑼鼓。

敢問有哪個年輕人喜歡它們?

若是你讓一個年輕人或者孩子去學習鋼琴,相信許多人都樂於接受。可若是你讓他去拉二胡或者吹嗩吶,對方沒打你都算好的。

這就是許多時候我們不學習民樂的原因,不是說不願意,而是實在不適合。軒哥,你覺得我說的對嗎?”

原來是這個問題。

林軒盯著女生,臉上忽然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你們覺得西樂是高雅藝術,大部分民樂是俗氣藝術。敢問哪裡俗了?你們覺得俗,是因為你們對歷史不瞭解,對我華夏史詩一無所知。

難道在你眼裡,民樂就是以二胡、嗩吶為代表了嗎?

那麼多高貴、典雅的樂器,你們都放到了哪裡?

舉個例子:

古箏、古琴,這些樂器在古代可是宮廷、權貴使用!代表著優雅、權勢、地位。

至於編鐘,更是國之重器,只有皇宮大典御用,其大氣磅礴的聲音,哪種西樂能比?

當然, 你們或許覺得這些樂器只是少數。諸如:笛子、簫、二胡, 這些才是民族樂器的普通表現, 代表著華夏的街邊文化、地攤文化。

伱們覺得別人在拉小提琴,而你卻在拉二胡,抬不起頭來?

你們覺得別人在吹管絃樂,而你卻在吹嗩吶,抬不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