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真命天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麼說來,北邊的那小韃子豈不就是真龍天子了嗎?”
“那可不是。人家別看年紀小,運道可強著呢。你瞧瞧誰有他那樣的好運氣,剛被捧到寶座,韃子就入關了,轉眼就打下了半壁江山。”
“而且那多爾袞年齡都三十好幾了,還膝下無子。沒兒子他簒鳥的位啊。江山他傳給誰啊?”
“呦,沒兒子那可是大事。”
“所以那小皇帝看著是個傀儡,實際上位置則還挺穩的,你說他運氣不運氣?”
“是這麼個理。”
……
劉昀送來的密信裡附帶了不少這種段子,直接把矛頭指向了順治,還非常有意識的去模糊滿漢華夷之辯的問題。
秦朗看了都想要笑,這段子編排的都有點相聲的味道了。不過它們也的的確確誤導了錦衣衛和東廠。眼下這兩撥人正瘋了一樣滿城(金陵)的搜刮漢奸細作呢。
而作為一個公開自我存在的人,劉昀反倒無比安全。
“鬧吧,好好地鬧一鬧。”秦朗把信湊到火燭上頭,看著它們在火盆中染成了灰燼。他相信這些訊息肯定會飛快的傳到燕京城去的,最好多爾袞能想不開。
不過這個可能性也不大,多爾袞可沒那麼笨。
他是因為一力主導了韃子的入關而聲望劇增,但是聲望是聲望,根本利益是根本利益。
兩黃旗的大臣中縱然有一些人被多爾袞拉攏了過去,可握著兵權的鰲拜等人,那都是小皇帝的鐵桿死忠——支援順治,支援皇太極的子嗣,那就是在支援兩黃旗的根本利益,作為皇帝親領的兩旗人馬,兩黃旗有形的無形的可都有不少好處的。
入關之前是如此,入關之後更是如此,甚至還會更大上十倍百倍。
因為韃清的蛋糕做大了麼!
在入關之前,兩黃旗被稱為內二旗,皇帝的御前侍衛,宮廷侍衛,全都由這兩旗選拔。入關後規矩也絲毫未變,只不過範疇從最初的兩黃旗擴大到了上三旗,從上三旗子弟中選拔郎衛,負責宮廷內侍衛。其中優秀者,則日侍禁廷,供驅走,稱御前侍衛,稍次者為乾清門侍衛。
雖然多了正白旗這個插足者,可這前程和出人頭地的機會依舊比其他五旗要多,更別說還有地位尊崇的領侍衛內大臣,那也是由上三旗擇選貴族充當。
(多爾袞入關後威望大增,便尋機對八旗進行改編,將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作為上三旗,其他的則為下五旗。要知道之前皇太極在的時候,豪格的正藍旗才更為嫡系。可豪格被搞死後才兩年多爾袞也暴斃身亡,實力雄厚的正白旗上下皆人心惶惶,順治沒有放過這個大好機會,順勢把正白旗收為己有了。橫豎那時候的豪格早就死了,如是上三旗就正式取代了內二旗。)
所以兩黃旗的人支援順治,那可不純粹是忠誠忠心,更是利益所在。
而只要多爾袞不能把兩黃旗的利益放在兩白旗的利益之上——正白旗是多爾袞的,鑲白旗是他兄弟多鐸的,多爾袞就永遠也說不動兩黃旗。
那他就也永遠不能真正的坐上帝位。
韃子不敢搞大火併的。
正白旗實力強勁,鑲白旗也是多爾袞的心腹,就連兩紅旗也是支援多爾袞的,可兩黃旗正藍旗實力也一樣強勁。
韃清本來人的數量就少,八旗兵死傷個幾百人都能叫多爾袞等心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火併,還是皇位爭奪,那又要死多少人啊?
他們殺的可不止是政敵,還是韃清的根基。
這點上原時空的太平軍就沒有搞懂,幾場內部的政治鬥爭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那可都是他們自家的骨幹精華啊。
所以,在韃清那裡,無論是多爾袞還是其他的人,政治鬥爭再是你死我活,那也僅限於高層。所謂的大清洗也都只是針對高層,也只能針對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