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固安、永清等地大霧瀰漫,那麼薊州、永平當然也大霧瀰漫。

回援京城的清軍因為大霧的原因直接停擺了,但永平府應召(秦朗軍)的民壯可沒有跟著也趴窩。張大釗就早早的起來準備好了行禮!

拜秦朗的大手筆所賜,所有應召為大軍出力的民夫民壯,每個人都能先拿到五塊銀元的預發工錢。至於最終的費用是多少銀子,那要具體看民夫們幹到什麼時候。

所以在永平這地方,秦朗軍作為過江勐龍,卻還是能收攏到不少的民夫,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銀子出的高給的快。

甚至都允許用三塊銀元一石的價格,每人兌換一石細糧。

三塊銀元就是二兩銀子,二兩銀子一石細糧,這個價格放在齊魯和淮北,放在淮南和江南,都是絕對的高價。但是放在永平卻又是絕對的低價了。

幾乎所有的民夫都換了糧食,所以秦朗招攬民夫民壯的成本是相當低的。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括張大釗。

張大釗之前可是吳三桂的親兵出身,吳三桂投韃之後,張大釗就以舊傷發作為由從軍中退下來了。吳三桂沒有對張大釗下辣手,因為吳軍中如張大釗這樣的人很是有一些。但是這些人的安置也肯定不如繼續跟著吳三桂當漢奸的那些人來得好,沒人只有二十畝地。

不過張大釗家中有積蓄,二十畝地也能過得安安穩穩。

現在秦朗軍突然殺入永平府,吳三桂部眾卷屬七七八八的都遭了秧。秦朗並沒有在這些人身上多浪費兵力,永平府+山海關+大沽口全都有水師的陸戰部隊來負責,後者可總共才來了五千人啊。哪裡有太多的力量花在他們身上?

最多是放一部分精力去死死的盯著他們。

而且秦朗也量他們不會為了韃清的興衰而把自己的小命去當柴火燒。

只不過如張大釗這種人竟然也報名給秦朗軍當民夫,甚至此類人數量還不少,截止到訊息送到秦朗手中的時候,那數量都超過五百人了。

他還抽出時間親自見了一撮此類人等,發現這些人對自己真沒什麼惡意,反而一個個都散發著濃濃的善意。

畢竟在韃子入關之後選擇退出軍伍的人,那一個個幾乎都跟韃清有著血海深仇。

就像張大釗,他家二弟三弟全死在跟清軍的交鋒中,你說他能投降韃子,給韃子賣命嗎?

張氏在身後看著男人的背影,眼睛裡全是擔憂。可阻撓的話她也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張氏的父親和兄弟也都死在韃清的手裡頭,她一樣恨極了韃子。

張大釗拽了一根棍棒,包裹系在背後,大踏步的走出了家門。

大霧遮蔽他的視線,三五步外甚至都難看清楚,但張大釗在莊子裡住了好幾年了,是逼著眼睛都不會摸錯。

一路直奔村口大槐樹下。

村子裡如他一樣報名應召的人還有幾個,他們要結伴同往,就約在了大槐樹下碰頭。

說真的,張大釗這些人是奔著吃苦的打算的,一個個出門的時候都背了滿滿一袋子麵餅,還帶了齁鹹齁鹹的鹹菜和小鹹魚,這本就是為防備餓肚子而準備的。

他們這些人都是打老仗了的人了,誰還能不知道軍中夫子們的待遇是啥樣啊。別看秦朗軍宣傳的好,給錢也大方,但張大釗這些人,又一個算一個是沒一個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