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結果很明顯,八旗兵誰都不敢以身試法,而大半的綠旗兵卻做出了與之相反的選擇。

比如李聯芳手下的兵馬,大半就也乖乖的丟了兵器當俘虜,只有少部分從根兒上就壞掉的人,硬著頭皮向前衝了去。

然而這些個兩條腿的傢伙可比四條腿的騎兵拉跨多了,也悽慘多了。

八旗兵人人都能配上馬。

清河千把八旗裡是隻有三百馬甲兵,但八旗馬甲人均三匹戰馬,再加上西北騎兵多出的坐騎,千把八旗兵人人都能上馬。而且八旗步甲固然是步甲,也不意味著他們不會騎馬,那些韃子幾乎就沒人不會騎馬的,甚至不少人的騎術一點都不遜色於馬甲兵……

那都是一樣的距離,可是騎馬真的是嗖一下就飛出去了,而兩腳奔就要多挨兩輪槍子了。

反正是挺慘的。

清河之戰的開啟明顯拉開了這場大戰的序幕,只不過清河之戰結束的實在太過突然了,生生的閃了一下韃子的腰。這他麼也太快了!

阿巴泰、豪格、阿濟格這幾個韃清首腦接到訊息後全繃不住了。

這不是扯澹麼?

對李率泰要怎麼處置且不去說,就說這清河驟然陷落帶來的影響,那可不單單是當頭一棒的事兒了,而是直接引發了清軍內部滿清八旗對綠旗兵的信任危機。

李率泰對趙良棟可是不薄啊,短短時間裡連升兩級。可趙良棟卻是怎麼回報他的?

還有綠旗兵在戰鬥中的表現,那戰鬥意志也是相當值得懷疑的。

加上韃清入關,多爾袞深知與漢族官僚集團合作的重要性,也多多少少讓出了一部分權利,這滿漢之間是從一開始就存在著權柄之爭的。

《最初進化》

不管是朝堂政治,還是在軍中。

而如今清河之戰,可不就給一些八旗權貴極大的攻擊理由了麼?

所以整個事兒發酵的很快,這在某種意義上對清軍的傷害,可比清河之戰重多了。

但是讓清軍高層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是,秦朗一舉拿下清河之後,兵鋒並沒有繼續向前深入北直隸腹地,而是按兵不動。

這叫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而就在清軍眾多高層都有些疑神疑鬼的時候,沒人知道,秦朗已經快馬加鞭晝夜不停的向著來州趕去了。

從臨清到來州幾乎跨越了整個齊魯,直線距離足足有七百里。

秦朗只用了三天四夜人便跑到了來州。

沿途數次更換馬匹,上好的戰馬都給跑廢了十多匹。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誰能想得到,短短几天秦朗就已經從臨清前線來到了大後方來州?

船隊已經出發了。

秦朗登船之後,所處的這支小型艦隊就會直撲大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