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把人叫進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朗用勺子攪了下大陶罐裡的粥水,有紅薯,有土豆,有糙米,有蘿蔔,還有剁碎的菜乾和……,應該是剁的更碎的鹹魚。
這樣兒的雜粥,就是滿滿的一大海碗再配上兩個雜糧餅子,怕都不足以填飽眼前婦人的肚子。
秦朗選中的這家人裡,只有婦孺小孩在家,男主人和他的長子兩個成年男丁都去縣裡出工了。這也算是秦朗治下的“徭役”了。
出工的民夫收入雖然不高,而且還只能得到糧食、布匹、鹽之類的實務,但政府可是管飯的。生病或者死傷之類的,上頭也全都包了,且還有準對性的撫卹政策。
可以說是吊打了朱明十條街。
因為在朱明一朝,或者說是此前的歷朝歷代,徭役這東西都是百姓無償奉獻的。非但一分錢拿不到,還要自帶乾糧。所以這倆字能與稅賦相提並論,絕不是沒有緣由的。
雖然張居正一條鞭法之後,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併一起徵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將過去按戶、丁出辦徭役,改為據丁數和田糧攤派;賦役負擔除政府需要徵收米麥以外的,一律折收銀兩;農民及各種負擔力役戶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應;賦役徵收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廢除了原來透過糧長、里長辦理徵解賦役的“民收民解”制,改為“官收官解”制。
從某種程度上說還真的有益於百姓,減輕了不少人家的負擔。
但那都是痴心妄想。
及至崇禎末年,一切早就亂的跟花瓜一樣。
很多地方不但銀子要收,徭役百姓也一樣要服,萬千草民不把老朱家罵的狗血噴頭才有怪。
然後他們在秦朗治下,可不就覺得一百個順心一千個滿意麼。
女主人頭髮已經花白,滿臉老像,看著比後世五六十歲的人可老多了。但按照她的年齡,從她大兒媳婦的歲數看,她頂多四十歲,甚至都有可能還不到四十。
“有,有糧食。”
她還沒認出秦朗是誰,但看秦朗的穿著,和秦朗身後跟著的人手,以及外頭一匹匹健馬,不用想就知道這是個貴人。
“有糧食怎麼就吃這個?”
秦朗完全不信。誰家有糧食還餓著肚子不吃啊。
“稟國公,這兒的保長來了。”
非但外頭保長到了,莊子上的丁壯也都集中起來了,但這數量明顯不多。
一個保,少則六七十戶人家,多著一百一二十戶人家,男丁按一家兩口計算,那一二百人是少不了的。
秦朗一行人的馬蹄聲已經驚動了整個莊子,但趕過來的男丁,怎麼看都沒有五十人。
顯然其他的男丁壯勞力是都上城出工去了。
“把人叫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