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財政上沒問題(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水軍方面也一直在尋求‘中轉站’零的突破。
眼下這其部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麼?
以三千朝鮮兵為突破點,一邊給李倧扣帽子,另一邊則以此為藉口,逼迫朝鮮政權鬆開口。
朝鮮半島海岸線漫長崎區,海島眾多,多的是可供船舶停靠的島嶼。
現在從中挑選出幾個島來,作為水師歷練的中轉港口、補給點,不但有利於未來掌控朝鮮,更能大大增強水師船隻的安全性。
“你們都看看,覺得意下如何?”
秦朗很滿意安義飛的提議,甚至都有些驚喜於安義飛的表現,這位水軍的領軍人物之一,自身的政治屬性可不低啊。
但是他也知道這種事兒並不是自己腦袋一拍就能決定的。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幹什麼事兒都要講規則。
秦朗軍事集團的軍政制度都是秦朗一手製定的,他可不想自己再去一手破壞它。
像這種大事兒,必須要爭得‘內閣諸臣’們的贊同,由他們議過了才行。
秦德、江哲、溫建陽、黃景義、劉昀、紀弘陽、盧象觀,這七個人,那就是秦朗現下的“內閣大臣”了。
“安統領資兼文武,可堪大用。”
秦德沒什麼好說的,安義飛的展望那望見的全是他們這邊的利益,真斷沒有不贊同的道理了。
唯一有點麻煩的就是要投入的資金。
不管是統治成本,還是港口、補給點的建設,這可都需要不少資金。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展望就是展望,而非既定的事實。一切都還未定呢,光是逼朝鮮鬆口兒,怕就需要不短的時間。
而到了來年,齊魯已然安定,經營成本必大大的降低。哪怕來年秦朗會有大動作,但在這之餘也能繼續敲打朝鮮君臣。
更別說那島嶼口岸拿到手了後,也不需要立馬就投入巨資去經營啊。
秦德心裡頭默默的算了算,感覺來年財政似乎能顧得來。
不過這事兒還要看黃景義的,他才是財政上的一把手。
同時秦德目光掃過了溫建陽和江哲,他民政院裡的左右手。
這倆人的排名可比黃景義、紀弘陽等還要高,因為從構架上說,財政、教育和鎮撫司,這都是民政院的下屬機構,雙方的關係是府和省的關係。
黃景義等就是知府,秦德就是巡撫,溫建陽和江哲則是左右布政使。左右布政使當然比知府要大了。也就是盧象觀的檢察院相對獨立了不少。
所以溫建陽和江哲的意見也很重要。
不過這事兒上他們仨倒是都想一塊去了,溫建陽和江哲跟秦德一照眼兒就明白了彼此的意思,然後三雙眼睛全看向了黃景義。
黃景義心裡頭迅速掠過一連串的數字,從軍費耗用到行政耗用,再到教育和醫療,以及建設,最後是戰爭的所需和戰後可能的一系列賑撫……,再合計一下來年的收穫,這數字要不是秦朗一直在補貼,是說什麼都懟不住的。
不過秦朗能給錢,還只多不少,那就可以了。誰也別沒事兒找事兒的去想自己的大boss打哪搞來的那麼多錢!
那不是找抽是什麼?
“財政上沒問題。”就現在秦朗對財政的支援力度,只要來年也這麼保持下去,財政上輕輕鬆鬆的就能闊綽出一二百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