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後悔的吳三桂(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吳現在真的很後悔。
他當初在李自成和韃清之間選擇了後者,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跟老李實在尿不盡一個壺裡去。
但再具體的分析,你要說他不對韃清的八旗大兵信心十足,認為其戰力絕佳天下,一旦入關必可橫掃八荒,那也不可能!
遼軍早已經被韃子給打怕了。
而當時的大明又實在沒什麼東山再起的氣象,精銳盡失,一如當年倉惶南逃的趙宋。
吳三桂選擇韃清投靠,是真的沒想到這局勢的發展竟演變成現如今的模樣!如果能早知道是眼下這幅樣子,他早帶引心腹南下投奔崇禎了。
現如今不提李自成的捲土重來,只說秦朗的奇峰突起,就大大出乎了吳三桂預料。
開始的津門之戰還算是小打小鬧,但徐州之戰就不一般了,那是改變戰事走向的一戰,飄搖中的金陵小朝廷一下子就穩了。而等到覆滅阿濟格軍團的長江一戰結束,吳三桂就感覺自己腦門是狠狠的被狼牙棒給敲了一下子,頭冒金星啊,整個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數萬無敵天下的八旗兵的折損,這根本就是吳三桂想都想不到的事。
這事兒進一步增大了吳三桂軍於清軍中的份量比例,但這卻並沒給老吳帶來什麼具體的好處,相反,吳三桂更加被八旗貴胃們猜忌了。
眼下老吳的處境就是最好的一明證!
吳三桂部三萬餘精銳近乎被限制於鄂西,偏偏緊挨著他的多鐸集團就擁有著韃清最為強大的精銳戰力。直接震懾著吳三桂,讓他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作為韃清旗下的一條勐犬,當清軍實力強勝的時候,多爾袞等自然有足夠的信心駕馭吳三桂,讓之為韃清開疆闢土,衝鋒陷陣。
可現在清軍連吃敗仗,損失巨大,多爾袞這些高層自然就擔憂吳三桂反咬一口了。
誰叫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把吳三桂當成自己人呢?
整個韃清才多少兵力?一個老吳手下就坐擁四萬關寧軍,還有一支戰鬥力強大的夷丁突騎。
這吳三桂本身就擁有著反咬韃清一口的實力,這就是老吳最大的原罪。
更別說吳襄和吳三輔至今還好好的活在金陵。
所以,戰略上被閒置,實際掌控區域也相當有限的吳三桂,他怎麼可能一點‘心思’都不起?
自己的親爹和兄弟都在金陵,這是他與崇禎先天上就存在的聯絡渠道。
秦朗都不清楚吳三桂具體是什麼時間點與崇禎有了聯絡,他唯一敢肯定的是這個時間點肯定在長江之戰前,而且這雙邊關係處的還挺不錯。
否則老吳向他訂的棉甲,那就是能進得長江口,它還能過的鎮江、金陵、蕪湖、安慶啊?
老李的棉甲是秦朗軍包送到岳陽,吳三桂的貨可就是他自己來運輸了。
現如今的局面對韃清相當的不利。
張獻忠在川蜀,固然現如今大西南明軍復起,老張也一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可只要川蜀不下,清軍就不能放鬆了在鄂西和關中的警惕,這跟定會牽著上他們的一部分兵力。
然後是長江流域,清軍水師見弱,多鐸也好,多爾袞也罷,都怕再重演一次阿濟格當年的敗仗,所以這水師一日建不好,清軍就南對江南形成真正的威脅。
至於淮西戰場和贛西戰場,清軍是都佔了上風,然而在淮西他們拿不下鳳陽,也拿不下安慶,在贛西他們再拿不下洪都,雷聲大雨點小,這就是最好的詮釋。
所以實力強大的多鐸軍團,其存在就是一個巨大的威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