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洲山島,講武堂內。

一棟棟一進的四合院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中。

這是秦朗專門為高階班學員準備的住所,一棟一進的四合院。房子坐北朝南,門開在正中間,迎面就是一影壁牆,兩側是倒座房,而過了影壁牆就是庭院,庭院左右為東西廂房,正面是寬闊的三間正房,左右還各有一耳房。

可以說只要不娶上十個八個姨太太,普通家庭,十幾口人都也能住的輕鬆寬綽。

張七就是這樣的,他自己一妻一妾,沒兒沒女。妻妾各有一婢女跟著,他自己則帶了倆親兵,七個人,四合院裡住的不要太寬鬆了。

小妾住在東廂房,那是面闊三小間的房屋,自然住的下一主一僕。然後西廂房就空了出來。

他自己跟老婆住在正房,倆親兵住在倒座房。

可以說這條件固然比不上他在魯西時候,但比起想象中可強的多多了。

張七人已經到鬱洲山島兩天了,這兩天時間裡張七跟自己的好兄弟任七已經把鬱洲山島西港區逛了大半,不得不承認這兒的繁榮真不是齊魯可比的。

或許只有當年亂世未起時的臨清、濟寧可比了。

真太繁華了。

南來的北往的全都在此匯聚,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乃至朝鮮的、日本的、南洋的、西洋的舶來品,這地兒你全都能找到。

可以說現如今的海州港(包裹海州本港和鬱洲山島西港區),已然起到了一個貿易中轉站和集散地的作用了。

別的什麼都不說,就只說糧食。

南面大量的糧食一船船的運到海州,然後又被秦朗轉手加價賣給了北邊來的海商。

而雙方實際上的身份,秦朗都心知肚明。

北邊缺糧食,尤其是京津地區,哪怕韃子跑馬圈地,整出來的大批田畝也都沒有歇著,可北邊還是卻糧食。

對比江淮相對穩定的糧價,京城三四月青黃不接的時候,米麵的價格都能輕易超過二兩銀子,所以北邊的人跑來海州賣糧食,秦朗也樂得反手把糧食賣過去賺差價。

甚至南面大量的糧食被源源不斷的送到海州,那些人也都是心裡有數的,彼此都心照不宣。

都是為了賺錢,不寒磣。

而這糧食貿易還只是海州商貿的動力之一,遠沒有代表了全部。

所以短短几年裡,鬱洲山島西港區從最初的兩橫兩豎九塊區域,迅速發展成現如今的四橫四豎二十五塊區域。

那每塊區域都有自身的特點,或者是專門賣布匹綢緞的,或者是專門賣鐵器銅器的,還有供消遣吃喝玩樂的地方……,可不是指戲臺戲院。

秦朗思略再三,最終還是認可了紅燈區,沒辦法,時代使然,教員那種思想在眼下時代裡是施行不起來的。

最多隻能規範之,嚴格要求之。

所以張七也好,任七也好,到了島上,逛看了西港區後,那真的是眼界大開。

這麼多天南地北的東西,他們是眼界大開。

可同樣的,張七內心中也徹底躺平了。

他一直以為任七趕著來上學習班,那純粹是被閻應元忽悠瘸了。不然怎麼會自投羅網?偏偏任七自己笨也就是了,還非要拉著他一起來當這籠中鳥。

張七對此是抗拒的,但張七也清楚,自己的抗拒相對於整個大勢言,根本就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