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這天下就真不能換個人來坐麼?(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真的只求保住一命,但也要求不能立馬公佈他投降的訊息,什麼時候把他濟南城內的家人安全的接回了,再公佈不遲,除此之外是真的再無其他奢求了。
高祐就只求能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不奢望還能在秦朗的手下做官。
但是他身為劉澤清麾下大將,是當初投靠清軍的劉軍第三號人物,又是在眼下這麼個勢窮到極致的境地裡才投降,對面真的會高抬貴手嗎?
還有,這都是或者,可一家人不愁吃不愁喝富富貴貴的活著是活著,一家人摳摳搜搜窮困潦倒的活著也是活著,高祐無論是跟隨劉澤清的時候,還是跟隨韃子的時候,可都不是啥好人,那百萬貫傢俬,對面又能容忍他保住幾分?
所以高祐心裡頭雖然覺得有兩分安穩,卻也有著更多的忐忑。
不過高祐再如何他好歹也有兩分底氣,可對於其他的清兵言,現如今可真是士氣低迷之極了。
他們完全就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待在南端小城,就除了挨炮就還是挨炮。上頭所說的堅持堅持,等待戰局翻轉,根本就騙不了所有人。
還戰局翻轉,翻轉個屁。
恐怕要不了幾天對面的齊軍就造好了木筏,然後從上從下爭渡大汶河,屆時北端的真韃都要落荒而逃,他們這兒只會是死路一條。
多少人已經悔的腸子都青了。
不是後悔當初投降了清兵,而是後悔怎麼沒有半途跑路。
不管是從滋陽撤向寧陽的時候,還是從寧陽跑路戴村壩的時候,那不都是好機會?
可惜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勒克德渾軍的潰散是毫無意外的,就像清兵們自己想的一樣,當大量的木筏載著秦朗軍士兵從戴村壩的上下游分頭爭渡的時候,清軍於河北端的兵馬就立刻崩散了。
勒克德渾當即引著五千滿蒙兵往西面竄逃。
蒙古騎兵人配多馬,均出來一些,完全夠八旗兵使用的。
而絕大部分的八旗兵也都是會騎馬的,哪怕馬術很差呢。
柏永馥也被帶走了。
這人與秦朗有殺子之仇,絕對是韃清的鐵桿,何況他的生還也很大程度上可以安撫馬化豹等降將的情緒,勒克德渾是不會忘掉他的。
雷達上秦朗可以明顯的看到勒克德渾的行徑,甚至可以就此推斷出他的行動方向,然而沒用。
就算信鴿能飛快的把他的指令傳達下去,魯西平坦的土地上你也很難擋得住大股騎兵的突圍。
畢竟東平境遇內的安山湖,才小小的五十五里周長,比起先前的蓼兒窪梁山泊可差的太多了,到處都是騎兵突出重圍的路線。
何況秦朗現在也真的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圍剿、堵截勒克德渾軍。
秦朗先是在濟寧一帶留了上萬兵馬,把魯西南都讓給榆林軍,那目的就是儘可能的集中主力拿下臨清。
然後在臨清至聊城之間建立起相對穩固的防線。
那臨清城在阿巴泰臨走前糟蹋的不成樣子,不下大力氣好好的整治一二,可變不成橋頭堡。
所以現在秦朗連德州的清軍殘兵都沒招呼,而是一門心思的恢復著臨清城。
在召集難民百姓挖溝好對土堆,在城外修築稜堡,在運河沿線也準備修築幾個簡易的稜堡……
他是真的顧不得勒克德渾!
整個臨清在短短的時間內都已經化作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相反,在此之前被無數人矚目的秦家祖墳,卻只是被秦朗草草的給予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