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一道寒光從李軒的身側劃過。

這是那八旗白甲兵的長矛!

身經百戰的巴牙喇兵,在這次面對面的生死較量中,直接輸給了李軒。

這或許是因為李軒本身的確很厲害,可你要說沒有另一杆騎槍的牽制效用,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李軒的武力的確挺不弱的。

一槍挑殺了巴牙喇兵,長槍迴轉,下一秒就又刺入了一馬甲兵胸膛。

而後挑起馬甲兵的屍體直接砸倒了第三人。

這才痛快的丟掉長槍,拔出腰刀。

絲毫不管身側的慘烈車禍——他身邊之人與對面的一清軍迎面撞了上,雙雙皆人仰馬翻。

李軒可顧不得去搭救手下,他面前已經又有八旗衝到了。

一道寒光從他眼前劃過,李軒直接閃躲過扎來的長矛,刀鋒迎面劈在了那名八旗兵的臉上。

刀鋒從李軒的肩頭上劈下,卻根本就沒能斬破鐵甲的護肩。

長矛從李軒的肋下滑過,明明都刺中了,然被甲片給拒絕,矛鋒無力的從旁邊滑落。

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裝備,這也是戰場上任何一個老兵都擁有的生存經驗。

人不是神,別想著千軍萬馬中過,而毫髮無傷。你不是三國演義裡的常山趙子龍!

一刀砍在一名八旗馬兵的左臂上,也沒來的及看戰果,戰馬已經帶著李軒衝出了八旗兵陣列,眼前再無敵人。

嚥了一口吐沫,李軒竭力平息著自己的呼吸,騎兵對沖果然有大恐怖。他武力是不錯,可想要從這樣的衝擊中活下來卻還並不容易。

就肩膀上和肋下那兩下,若不是他身上的鐵甲是島上的精工巧匠用心打造的精品,李軒就非重傷了不可。

繼而就很有可能隕落在接下的交鋒中。

史書上記載的那些如關張一樣勇冠三軍的猛將兄,果然還不是李軒可匹敵的。

但李軒卻依舊笑的很開心。

因為這一次對沖,他帶領的這五百騎兵,以絕對的優勢狠狠捅了韃子一刀。

這就似張開的五指和一握緊的拳頭之間的碰撞,後者以勢如破竹之勢劈開了前者。

靠著密集的陣營,人多壓人少,在二者碰撞的區域性區域內,本來人多勢眾的八旗兵反而成為了人少勢窮的弱勢群體。被如牆而進的秦朗軍騎兵輕鬆的車翻掉,從整個場面上看,簡直就是熱刀切黃油,分波闢浪,直接把浩浩蕩蕩的八旗兵給一切兩段了。

當然秦朗軍的騎兵也有一定的損失。

騎兵這種高速度兵種,一旦衝鋒起來真就跟用拳頭打玻璃一樣,玻璃會被打破,拳頭也一樣會被碎掉的玻璃給劃破。

犧牲這兩個字就是騎兵的影子,永遠也擺脫不掉。

所以李軒看向手邊的騎兵,之前的二十人現在怕剩下的還不足一半。

第二列、第三列的死傷也同樣不小,但從第四列開始死傷數量就大幅下降了,尤其是後頭兩隊人馬。近乎二百人馬,陣亡的有十個人嗎?

可能都沒李軒親率的這一隊騎兵第一列陣亡計程車兵數量多。

百分之五十的陣亡率,這可真不是說笑的。

達克瓦灰頭土臉的看著秦朗軍奔過後留下的灰塵,李軒之前衝鋒時候,目標是直直的對著達克瓦的纛旗去的。

虧得他沒有跟秦朗軍死磕硬戰,而是靈活的選擇了避讓,要不然他現在怕已經被斬落馬下了。

只是一次交鋒,達克瓦便充分體會到了秦朗軍這種牆式衝鋒的厲害。

看看那被破開成兩半的騎兵群中央,一條再血腥不過的血路了。

如牆而進的秦朗軍就好比一臺強大的壓路機,被他們撞上的八旗騎兵,幾乎沒人能從一排排的並排衝擊中活下來的。

所以八旗兵的死傷遠遠比李軒麾下嚴重。

特別是後兩隊騎兵,當發現前列的五排騎兵就足可以橫推八旗兵後,他們就立馬分散成兩三騎一股的小隊,對著清軍的漏網之魚,主要是從三隊牆式騎兵間的縫隙裡僥倖逃出生天的八旗兵展開絞殺。不管是手中的刀槍還是馬褡子裡的雙管手銃,都足以叫這些個八旗兵盡數喋血。

短暫而激烈的一個回合過後,八旗兵們紛紛勒住戰馬,要調轉回頭來狠狠給敵人一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