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朗與李自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月裡,長江水道已經完全恢復。
就在秦朗軍對齊魯大舉發起攻勢的同時,秦朗親自指揮下,一支規模不大的船隊也從鬱洲山島啟程,發向了長江。
船隊總共二十艘船,可裡頭有八艘中小型的老閘船,再加上十艘兩千石沙船和兩艘同噸位的運輸船, 帶著兩個連陸勇,各船皆配有大炮火槍火箭等。
說真的,如此實力已然很不弱了。
船隊駛入長江口,於明軍控制範圍中沿途補充蔬菜果肉,過湖口後就浩浩蕩蕩的殺奔武昌。
先前在長江之戰中表現並不說差的張應祥現如今已經被調入京城閒置了。
明面上的原因當然是受阿濟格大敗的連累了,而背地裡還有一個不可說的原因是清廷已經信不過左軍了。
李國英和惠登相的投降所導致的江寧鎮大敗, 直接開啟了阿濟格軍團的覆沒噩夢。
然後這場大敗不但讓八旗兵損失慘重,更幾乎把整個左軍集團都搞完蛋。而且大量左軍重將也紛紛陣亡, 這就讓這一集團的影響力降到了最低。
一個軍事集團,一沒兵二沒將,那還算什麼軍事集團啊?
左軍留在九江等地的兵馬,還有張應祥手下的殘兵敗將,順理成章的就被多鐸給吃掉了。
是很徹底的吃掉,而不是之前那種大瘦身之後,降將們還各自統領自家兵馬。
不過左軍的精華已經隨著阿濟格軍團的覆沒而損失殆盡了,多鐸下手再狠辣,也只多撿一丟丟碎渣渣。
隨著張應祥的被閒置,現如今唯一還被清軍重用的左軍大將就是徐勇了。
這傢伙運氣太好了。
熬過了江山之戰,又躲過了接下李猛軍的層層阻截,這可不就好運氣麼。另外幾個跟他一樣遭遇的左軍降將就沒能熬的過來,不是死在了江山城外,就是死在了廣信府裡。
不過徐勇也沒被多鐸放在水師總兵的位置上,他選擇的是吳汝玠。
吳汝玠本是大明的錦州遊擊。崇禎十五年松錦大戰時候,清軍攻佔了錦州, 吳汝玠這才歸降了韃清,授佐領, 隸屬漢軍鑲紅旗。
這人崇禎十五年才降清,可到了崇禎十八年的時候,就已經官居鑲紅旗漢軍副都統了。
三年啊,只用了三年啊。這人就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透明一躍變成漢軍旗裡的一流人物了。
打明軍打李自成軍,屢立戰功。吳汝玠本身絕非等閒之輩。
但是呢?水軍是一種頗有技術含量的兵種,無論是組建還是指揮,外行去領導的話都只會適得其反。
兩棲戰將的稱號可不是誰都能配得上的。
長江水道恢復之後,吳汝玠才領著手下的水師出動兩回,找找感覺。秦朗軍就殺上門來了。
論船隻數量,他手下的船隻是遠遠超過秦朗軍,但是論質量呢,只會被其吊打。
早在去年冬季裡多鐸就做出了決定,在襄陽設立造船廠,製造第一流的戰船來。
韃清想要滅掉金陵,想要徹底的打敗明軍水師,沒有真正上好的戰船是不行的,他們不可能只靠著火船和火箭打天下。
秦朗軍戰船殺到的訊息傳到武昌,多鐸直接下令給吳汝玠不準接戰。不說歷經了慘重損失後又被大動干戈的清軍水師戰力還剩多少, 只說值不值這個問題, 多鐸就認為不值得。
現如今吳汝玠手下的人馬, 那都是清軍長江水師未來的種子, 可不能胡亂拋費了。
是,長江沿岸多的是精通水性的漢子,但這些人有歷經過戰火嗎?那只是漁夫水手,他們不是戰火磨礪後的水兵。
所以多鐸現在才不跟秦朗軍拼殺呢。
而如此決定也讓秦朗軍在進入荊北長江江段之後,是如入無人之境。
真的沒人,一個敵人都看不到。
然後他們就繼續溯江往上,直接幹到了岳陽附近,船隊並沒有跟李自成軍幹仗,哪怕現在李自成軍正磨刀霍霍,有趁著清軍壓力稍緩的機會,大舉南下掃蕩偏沅的念頭。可秦朗派來的這支船隊也沒有跟李軍有半分的衝突。
相反雙方的氣氛好十分的美好,大批的刀甲軍械,甚至還有一些火槍火炮被秦朗軍送到岸上。
然後大箱大箱的金銀珠寶被秦朗軍抬回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