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天開地闊(第2/3頁)
章節報錯
身後,諸多知道內情的將領,都是一副焦慮和興奮並存的複雜神態,他們可都知道此舉直接關係到夏全興師泰安之戰中的成敗。
拿起火折,點燃引線,火星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向了洞內深處蔓延,而經手人整個人卻都僵在了當場,直接的渾身血脈噴張,心跳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前方的先頭部隊聽到了身後傳來的號角聲,五百精銳全都死死的躲在了厚實的盾車後,一個個叉著腿蹲在地上,張大嘴巴,再用棉球死死的堵著耳朵。
城頭上的清軍對此並沒什麼反應,有擋板遮掩著,他們縱然在高高的城牆上也很難清晰的觀察到秦朗軍的變動。
只有李聯芳察覺到了什麼,當下再顧不得其他,握著刀就乘坐纜車下了城牆。
對於古代的城防佈局來說,登程甬道自然是至關重要的所在,但甬道運輸裡有限,真的很難及時的把城下的兵力及時送上城頭去。
要知道時間可是蹬城戰中最要緊的東西,班上半刻鐘,城外的敵人就能順著登城梯爬上來好多人,直接形成一個小規模的集團,在城頭這種橫面狹窄的地方,一旦被敵人站穩了腳跟,讓敵人的兵力有了源源不斷運送上來的安全渠道,那城池陷落就幾乎成了一種必然。
所以在城牆上加裝纜車,分段安置,就是一個很好的防備手段。
富春阿在新泰縣城裡經營多時,怎麼可能不把這些東西用上呢?
李聯芳的舉動引起了輕微的波動,作為守備的他可是眼下這段城牆面上的守將。但也因此沒人敢來阻止他。
而且城頭氛圍也不很緊張,秦朗軍抵到二道防線之後就只顧著捱打了,再也不動分毫。
如此李聯芳倒是輕鬆的下到了城牆下,接著就翻身上馬,快馬加鞭的範圍營頭駐地。
他手下的兵力並沒有全然佈置在西城,在兵營裡還有一些人呢。
對於戰爭已經很有了解的李聯芳可不敢自己孤身一人逃亡,亂軍中那是在送死。他要拉夠保鏢隨身才行。
富春阿也得到了訊息,可也沒有在意,人有三急麼。不可能真的把人一天到晚的按在城頭的,而最主要的是,現在城頭上根本沒廝殺,都是他們在炮擊敵人,李聯芳就也不存在臨陣脫逃的嫌疑了。富春阿轉眼就把李聯芳忘在了腦後!
所以他到死都還覺得李聯芳不錯的。
把李聯芳擱在一邊,富春阿現在握著千里鏡,是細細打量著城外的敵軍,可看來看去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只能下令全軍死守,看看城外之敵打算玩什麼花樣。
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對著城下的秦朗軍,一刻都不停歇。
一顆顆鐵彈的命中率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一點點提高來,只可惜影響不大了。
因為這些盾車的擋板後頭都有一代代的沙土,鐵彈便是精準的命中盾車擋板也起不到什麼殺傷作用。說白了,還是新泰城內的大口徑重炮稀少。
如果城頭上的火炮不是些千斤炮或是一兩千斤的小紅夷大炮,而是上四千斤的重炮,近距離命中了那就是沙土袋也d不住的。
李聯芳呆傻的看著身後狼煙動地的城牆,三丈高的被重點加固後的城牆竟然被掀翻了。
這簡直是天誅啊!
就跟古人描寫王恭廠大爆炸時候的感覺一樣,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糜爛尤甚,殭屍層疊,穢氣熏天,瓦礫盈空,紛紛雨下。傷心慘目,筆所難述。
李聯芳是津門人,當然知道王恭廠大爆炸了,王恭廠大爆炸發生在天啟六年,拘謹也不過二十年,而李聯芳人都小三十了。
當時他都快十歲了,在這個時候可已經是半大孩子,懂事記事了。
京城內一些個傳的邪裡邪乎的謠言,津門人哪個沒聽說過?
什麼石駙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承門(今宣武門)外。還有西安門一帶,米粒大小的鐵渣在空中飛舞濺落,長安街一帶,不時從空中落下人頭,有的僅剩眉毛和鼻子,德勝門外尤甚。密雲境內,居然飛來20餘棵大樹。以及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死傷的人無論男女老幼,許多人都是“赤身裸體”。
謠言從民間一直延伸到皇宮大內,甚麼皇上感到大震,起身便衝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情急間“內侍俱不及隨,止(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這時“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正中近侍頭部、腦漿迸裂,而“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正在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墮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一些個訊息真的假的根本分辨不出,大家都是以訛傳訛。說話的人未必心裡面不知道自己做了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