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話第一次聽, 誰都會受驚嚇。就跟她第一次聽秦朗吐槽皇帝猜忌他一樣,但聽的多了也就那樣了,習慣了。

公主駙馬他們自己都不在乎, 旁人著什麼急?

……

鬱洲山島已經全力動員了起來,秦朗這次要出動三萬正兵和整隻水師船隊。

不過與前者的強大相比,後者真心就弱小很多了。

誰叫造船是一個週期很長的工作呢。

尤其是清江浦的船廠被沈廷揚整治了一番後,島上的造船廠連木材都需要自己想辦法了。

倒是上島的工匠數量在不停的增長。

所以光今年上半年造出的老閘船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一整年的產量。

現在鍾文廷手下的老閘船已經超過了二十艘,而且大部分都是載炮二十門以上的大中型船隻。

五艘小型紅單船,或是載炮十門,或是載炮十二門,體型看似比兩千石的沙船大不多少,但流線型的西式船身船體結構讓它們的穩固性和承受力上遠勝過同體量的沙船,即便配的是中式硬帆,速度是也比中式帆船要快不少。

當然了,它的造價也遠不是兩千石沙船可比的。

西式帆船船身船體堅固,那一是因為龍骨肋骨結構所致,第二個原因就是用料多。

紅單船的船壁厚度遠遠超過了沙船,所以它不但堅固,也能支撐起數量眾多的長管火炮。

小型的紅單船上,不但裝備五斤炮,連八斤炮都能輕輕鬆鬆的承受的住。事實上就是上十斤炮也能支撐,但數量要是一多,頻頻開炮,對船身還是有損傷的。

所以小型的紅單船上就不配十斤炮了。

後者全內裝在中型和大型的紅單船上。

對比小型紅單船的載炮數量,中型紅單船載炮數達到了十八門到二十門,大型紅單船的載炮數量能上到三十門。

這二十艘紅單船主力船隻連同近百艘的沙船和中小型福船,浩浩蕩蕩的自鬱洲山島的東西兩港啟程南下,而大批的陸軍部隊,還有諸多的運輸船隻,則是透過運河南下。

三萬大軍合著兩萬隨軍青壯沿漣水進到碩項湖裡,然後南下進入沐河水道,抵到安東城,然後向西行到清江浦,這才轉入了運河水道,一直抵到揚州。

這說起來還真有些麻煩,但事實上軍兵和隨軍民壯們一直都在船上坐著,那還是很方便的。

至少比水師主力快。

秦朗抵到揚州的時候,水師部隊剛抵到吳淞口。

不過他的信使閻應元已經先一步趕往和州去了。

此前吃了一記大敗仗的黃蜚、鄭鴻逵二人現在正率軍在和州落腳。

而至於說閻應元這位後世大名遠揚的抗清英雄,怎麼就混到秦朗的手下了,那自然是因為秦朗的多番邀請了。

籍貫通州的閻應元崇禎十四年赴任江陰典史,任內抵抗海盜,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十分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朝廷本想調他轉任粵東韶州英德縣主簿,這屬於升官了。但因母親病重,且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居。

沒過多久,朝廷自然就把他忘得一乾二淨了。

尤其是崇禎南下金陵,閻應元就更被徹底遺忘了。

谷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