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自中原進攻關中,潼關都是必爭之地。

一般來說,守潼關,只要守軍守住關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攻方常常無可奈何。

所以,很長時間內,潼關打仗,多是攻城戰為主。(除非守方像安史之亂中的哥舒翰一樣,大舉出關進攻,主力被殲滅於關外)

可是, 明末時候的潼關,與唐朝中期以前的潼關已經不太一樣了。

由於河水、植被的變化, 進攻方已經可以走山路繞過潼關。

兩年前,李自成正是從山路小道,出潼關之後,夾擊潼關守軍的。

同時,隨著火炮的普遍使用,守方必須阻止對手在關外建立有力陣地,否則,面對敵人架炮轟擊,再好的防禦工事也是扛不住的。

也即是說,若中唐以前的潼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話,那麼,此時的潼關,就已是要“千夫當關”了,仍然堪稱天險, 可防禦半徑已經大了不少。

當然, 反過來說, 如果攻城方無法建立有利火炮陣地,任由守方發揮火力, 其攻城難度比過去還要大得多。

所以,潼關之戰的勝負關鍵,在清軍是否能在關外控制險要,構築有利陣地!

這潼關下的大戰,也是一場硬碰硬的野戰!

在這場硬實力對撞的野戰中,羅虎、馬世堯敗陣了。

他們都是李自成最鐵桿的忠臣,兩人要是能有絲毫可能守住潼關,他們必會牢牢的釘在那裡。

可惜,他們守不住啊。

清軍的火炮太密集了。

而且羅虎、馬世堯的兩萬許兵馬,人數上雖與來襲的多鐸部相差無幾,但在實際戰力上卻就差太多了。

馬世堯部都是劉芳亮營主力,戰鬥力還算可以。羅虎手下的震山營三千軍可早就隨著河東之戰損失殆盡。現在的這上萬兵力是李自成到長安後新撥調給他的,不管是軍規軍紀,還是作戰意志,比之當年的震山營來都差遠了。

何況清軍還有數量足夠多的大炮助陣。

潼關關外道路起伏狹窄,此處作戰,是真正的狹路相逢勇者勝,是精兵對決!清將圖賴是鰲拜的堂叔,別看名頭在後世沒有鰲拜響亮,但要說到打仗勇猛,說到用兵,比鰲拜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重要的是在韃清貴族集團內部的地位,一等公的圖賴更是甩了鰲拜三條街。

圖賴先是火炮洗地,然後以噶布什賢噶喇額真(前鋒營統領)努山、鄂碩為先頭,猛攻羅虎、馬世堯軍,再自己親率重騎出擊,一戰就大敗潼關順軍。

羅虎馬世堯撤回關中,見清軍直逼關前,遂鼓起勇氣與之再戰。

先是羅虎率軍千人夜裡擾襲,因為夜間視線不佳,守方既不明敵軍虛實,又無法全力反擊,還全營受擾,次日必精神疲憊。

那時候馬世堯就能率主力反撲,不說把清軍殺的大敗,至少也要挫敗其鋒銳。

結果圖賴頭腦都清醒的很,只是抽調少量的精銳白甲兵與羅虎對戰,到了次日馬世堯引主力殺來的時候,清軍也精銳盡出,雙方野戰對野戰,攻營對守營,激戰炙熱。

馬世堯既無法擊破敵軍的機動部隊,完成對清軍營壘的圍攻,又無法從正面擊破敵營,連番進攻,不能取勝。

稍後多鐸又引後軍殺到,李順軍再度慘敗。

等到清軍的大炮被一一架到關外的時候,羅虎、馬世堯就知道,潼關已不可守也。

華陰縣十多里外的一座山頭上。

蹲守了一夜的白太河正準備下去休息,這時白太海卻一臉沉色的走了過來。

“大哥?!”隔得大老遠的,白太河就高聲喊道。心中感覺著有些不對勁,白太海平日裡臉上一直笑呵呵的,今天怎麼這般沉重?除非……

接著白太河就發現自家大哥向著自己使了個眼色,心中即是有些明悟,看來真有大事了。

“老三啊,潼關守不住了。我剛接到伯爺的傳信,大軍馬上就要撤了。午時左右前頭隊伍應該就能到達山下。”白太海的臉色很陰沉,聲音裡透出凝重。

哪怕早在決心離開京城的時候,白太海就已經知道李闖王的局勢有些不妙,但行事發展的那麼快就到了不得不退出關中的地步了,也真的出乎他的預料。

“秦侯厲害啊。”眼光就是亮,看的就是長遠,說李闖王保不住關中那就是保不住關中。

白太海本以為自己‘背叛’秦朗一次之後,雙方就再也不會有任何的交際了。

誰知道他跟著羅虎落腳潼關之後,不到一個月就有人摸到了他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