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覺得很有趣,眼前的這波人中竟然藏著一個對自己飽含惡意的傢伙。

膠州參將邱永康!

這傢伙的惡意殺意已經都快要凝成實質了。

雖然表面上他是滿滿的恭敬。

所以說,天下最好的演員都在當官,這話果然不假。

秦朗要在膠萊河口立下一座穩固的大營,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相應的物資,只憑靠船隊隨船裝載的那些東西可不夠。

船隊更多的船艙是用來運送各類軍需糧秣的。便是隨軍民壯總數也不過三千餘人。

黃景義二話沒說,立刻就令人回去組織勞力和物資速運了,然後趙志高和邱永康也迅速轉回,前者是什麼都不用做,後者就需要儘快整頓隊伍,然後與秦朗會師了。

邱永康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暴漏了,還心下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跪舔大法得手了,秦大駙馬果然拒絕不了一支主動來當炮灰的隊伍。

他是高高興興的回去了,神采飛揚,只恨不得能高唱一曲。

而膠州的州官吳慶寧則就留在了膠萊河口。

吳慶寧沒什麼不願意,秦朗留下他明顯是要利用他作為膠州父母官的身份,更好的聯絡地方,吳慶寧樂意效勞。

“吳知州與邱參戎一地相處,想來是深知其為人的。就是不知吳知州以為邱參戎如何?”

黃景義等人開去後,帳中就只剩下了秦朗和吳慶寧,秦朗問道。

吳慶寧怕是沒想到秦朗會如此的直截了當,支吾了一會兒才說起了邱永康的好話來,但又比較的有分寸,沒有把什麼知兵善戰,勇猛果敢這類的詞彙用到他身上。

卻是吳慶寧以為秦朗是思量著如何用邱永康,他自認不會這個時候斷人前程了。

吳慶寧給秦朗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所以這人並沒有投清降韃,他這麼評價邱永康,說明什麼?說明邱永康降清之事做的甚為嚴密,做的相當謹慎,連吳慶寧都沒什麼發覺,那就不是浮山城內部監管不力的問題了。

不過吳慶寧會這麼的想,那完全是因為他根本不瞭解秦朗。

李軒在秦朗問起邱永康的時候就立刻意識到了不對,看著吳慶寧退下,立刻就問道:“可是那姓邱的有不對?”

“此人已經投韃。”

這也是帳中再沒有其他人,要不然非一個個睜大眼睛,滿臉懵逼不可。

但李軒知道秦朗有天佑啊。

兇厲的狠色立刻充斥了李軒的雙目,“狗漢奸。他還敢主動來我軍大營,這是要……”

投清降韃的事兒李軒已經聽的多了,但已經投了韃子卻還要往秦朗身邊湊,這是想要幹嘛?

就很不言而喻了。

所以邱永康更該死。

“什麼事兒都怕不明白,藏在暗處的才最可怕。這種已經露在明面上的貨色,想殺他不過是舉手之勞。”

秦朗轉動起腦子。

他覺得‘引君入甕’這條計是很不錯的。

邱永康既然主動往自己身邊湊,那麼協助清軍擊破他部,甚至擊殺他,都必是邱永康之所想。而只要秦朗適當的露出破綻,給邱永康以可乘之機,膠萊河口大營可遠沒有浮山來的牢固。

清軍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大好良機的。

到時候一通火箭洗地,秦朗再收穫一場大勝,豈不是手到擒來?

而不提秦朗這邊設想,單說柯永盛那裡。

此人出身柯家,那是老牌的漢奸家族了。在漢軍鑲紅旗中影響力甚是不小。

他的叔叔柯汝極天聰八年(1634)就是韃子的禮部參政,崇德二年(1637),晉世職二等輕車都尉,崇德三年(1638),去禮部參政職,專任甲喇章京。如今已然是鑲紅旗漢軍副都統。晉世職一等輕車都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