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第2/3頁)
章節報錯
韃清入關之後,昔日裡地位戰力全都弱了滿八旗一頭的蒙八旗和漢八旗,彷彿因為披上了八旗的這張皮後,一個個也都變得天下無敵來了。
畢竟一般人根本分不出滿蒙漢八旗的差別麼。
就索性通通以韃子來稱之。
蒙八旗和漢八旗也樂得扯著虎皮做大旗,儼然的,自己也變得‘無敵’起來了。
以至於背後有了無敵‘天兵’做後盾的綠旗兵,戰力也每每都能壓得過李自成和明軍。所以有三千八旗兵在手,博洛就有信心一定給韃清守住黃淮平原。
畢竟三千八旗裡頭有兩千還多的馬兵,以他們的質量,在豫東淮西遼闊的平原上,那可是一股很舉足輕重的力量。
三月十一日,就在秦朗要決心渡河向南的時候,雷達上清楚的顯示出了清軍的新動向——他們撤了。
乾淨利索的拔寨而走,往西邊的歸德去了。
歷時小百日的徐州之圍就此而解,同時大股清軍的後撤,也意味著清軍這遭從去歲入冬後就發起的攻勢,正式告一段落了。
很快鳳陽的戰報也傳了過來,劉良佐也撤併了。黃得功大膽率軍追擊,可因為博洛帶領的騎兵威脅著實太大,黃得功部最終無功而返。只把距離鳳陽不遠的懷遠給奪了回來。
劉良佐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自帶領返回廬江老巢,另一路則是跟博洛合兵一處,屯駐壽州。
宿州這個位於鳳陽北面的重鎮就這麼被捨棄了。
沒有辦法,清軍主力撤退後,劉良佐兵力有限,他一邊要顧著廬江安慶,另一邊要守住壽州,鳳陽以北的宿州夾在鳳陽與徐州之間,地理位置本就艱難,叫劉良佐如何敢分兵部署在那兒?
萬一徐州的數萬明軍南下,他派個三五千人去宿州城,那不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了嗎?
索性劉良佐就把宿州舍了,集中兵力在壽州和廬江兩地。
只要守住這倆地方,韃清在淮西就有了戰略支撐點,等到韃清的主力騰出手來,十數萬大軍傾力一擊,什麼徐州鳳陽,通通都要化為烏有。
對李自成與清軍的廝殺對戰,劉良佐一萬個看好韃清。
這不在於老李能不能打仗,而在於錢糧的供給。
是的,韃清的錢糧供給也不寬裕,看看他們現在佔據的地盤,不管是齊魯部分還是中原部分,還是北直隸本身,都早已經被戰爭災害糟蹋的不成樣子了。
正常情況下,只憑這些地方的錢糧稅務,是絕養不過韃子十幾萬大軍的。
可這攔不住清軍已經佔據了河東。
比之中原齊魯北直隸,河東在崇禎中前期也是農民軍盤桓廝殺的地帶,但到了崇禎後期,那幾年裡河東可就安穩很多了。
再加上河東的鹽池,那還是能籌集到不少的錢糧的。
何況還有早跟韃清綁到了一塊的八大家的鼎力支援,短期裡看,清軍財政還支撐的下去。
而李自成呢?
關中之地已經殘破成什麼樣子了,劉良佐是沒親眼看過,但他也知道的不少。
當初孫傳庭整頓出的數萬秦軍那就已經是秦地的極限了。
如何供養的下李自成數十萬人馬?
李自成或許在軍事上還能頂得住韃清兵馬的攻勢,然而錢糧上的緊缺卻註定了他在關中是待不下去的。
沒有了關中,李自成就只能往荊北去,那接下來他們的目標除了湖廣就再無第二條出路。
所以,大明註定是不成了的,李自成這一喪家之犬也註定好不到哪去。
劉良佐現在就篤定這天下必然屬於韃清。
所以,即便燕京在他投降之後,除了惠而不費的封官封爵之外,一兩銀子的軍餉一粒兒糧食的軍糧都沒給劉良佐提供,幾個月來,劉良佐部軍資耗費全是劉良佐自己掏腰包,可後者現在還一門心思的效忠我韃清!
一心想著好做新朝的開國功臣。
明軍沒有再起大兵圍攻壽州,徐州明軍而是直接打散了各回各家。
金聲桓進了徐州,今後他的最大任務就是守住徐州,看住歸德的清軍。
淮揚兵馬是回了淮揚,趕緊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