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為秦朗在崔鎮花費的那些水泥是白瞎的嗎?

清軍三十多門紅衣大炮在崔鎮南線一熘排開,對陣崔鎮南線外圍的兩座碉樓展開勐轟。

後者是守軍的哨點,同時也是對外最早的防禦工事。

三層樓,七八米高,頂層是開放式結構,沒有蓋子,只有一層木質的掩棚。青條石加巨磚合著混凝土構成,本身碉樓壁厚度就接近了三尺,外圍還堆砌了不少沙包,雖然這沙包多是堆砌在碉樓牆角,但如此防禦的碉樓真不是一些三四千斤的紅衣大炮就能輕易轟塌轟爛的。

碉樓上預留的有不少射擊口,內裡有大炮有小炮,有火箭,還有手雷藥包。

更儲備了不少糧食水源,內裡三十人,哪怕被重兵包圍,理論上都能堅持半個月以上。

一樓的鐵門在裡頭一槓上,那就是用藥粉包都難炸開。何況就是一樓失陷了,理論上倖存人員也能繼續撤到二樓去抵抗。

這碉樓那純粹就是古代烽火臺的超級加強版。

別看它們距離崔鎮很近,但戰術態勢上,它們卻像極了古時候那些遠離主城的獨立的烽火墩。

真發現敵人大股兵馬來襲了,點起狼煙發出警訓是第一,第二就是立即轉入堅守,嚴陣以待。

因為你那個時候想逃都難了。

所以倒不如轉為堅守,就像刺入咽喉的一根針刺,起到如此的作用。守住獨立的烽火墩能減輕主要關隘的壓力。

而崔鎮這邊的碉樓也是如此。因為它們在設計之初的一大目的,就是作為一個戰術支撐點獨立存在於敵軍包圍中。

一直被包圍,一直在堅持,時刻注視著敵人的一舉一動,時刻與主防禦陣地保持資訊傳遞。

小四十門紅衣大炮勐轟不止,一天一夜過去了,滿達海、博洛等清軍高層看著依舊牢牢聳立的兩座碉樓,滿臉的黑色。

這還轟他麼的轟啊。

一天一夜了,大炮都歇了幾歇了,結果呢?兩座碉樓彷佛毛都沒掉幾根。

夜間清軍也使人悄悄的靠近碉堡,準備了手榴彈、藥粉包,以及鉤鎖等。想著炸塌了碉樓的門戶,又或者是透過鉤鎖爬上碉樓頂上……

可全都沒成功。

碉樓頂上的掩棚固然早就被炮彈打的千瘡百孔,但二樓通向頂層的通口蓋可沒被打壞。

幾十斤重的鐵板結實著呢。

天黑之後就有士兵悄悄的摸了上去,防的就是有人半夜裡摸上來。

清軍努力了一天一夜,可對兩座碉樓卻根本沒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你要說這還能不叫清軍上上下下氣餒,那八旗兵就真是天下第一強兵了。

滿達海的年齡要比博洛還小不少,但滿達海出身‘高貴’啊。他是代善的第七子,卻又是嫡子+繼承人,母親是代善的第二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

所以在嶽託(老大)成了****,碩託(老二)因為私下裡謀立多爾袞被廢,薩哈璘(老三)早死,瓦克達(老四)和巴喇瑪(老五)因為歷史原因被嫌棄(倆人的親媽對嶽託碩託不好,老奴卻因為自幼深受繼母的欺凌,對此事非常敏感。代善為避免自己遭到和兄長褚英的命運,親手殺了瓦克達和巴喇瑪的親媽,以向老奴謝罪,所以……),瑪佔(老六)則出自側福晉膝下,那代善禮親王的爵位就只有他老七滿達海來繼承了。

所以滿達海別看年齡不大,戰爭經驗都還沒有博洛豐富,卻毫無爭議的成為了淮西清軍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