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美妙的遐想(第1/2頁)
章節報錯
淮西之地的戰火早已經停歇了,甚至清軍連對地方州縣的搜刮壓榨都有了些減輕。這都是無奈之舉,清軍不得不為之。
因為他們想要順利的從鳳陽北部的宿州區域東渡運河,從海州的南面向北發起攻勢,就必須好好的看一看金陵的臉色。
而金陵的那些個文武大臣們,固然沒幾個人真心的把老百姓當人看,卻也不願意憑白受損。
一片被燒殺成白地的地盤有什麼用?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一個有糧有錢可搜刮的淮西。
所以滿達海憋屈的忍耐了,可清軍的‘忍耐’卻也讓花馬劉真正的感受到了不同。
韃清入關之初時的那種橫掃天下如席捲的無敵氣焰真的消沒了。
滿萬不可敵的八旗兵竟然要跟大明低聲下氣的說話,這可是花馬劉當初投清時候萬沒想到的。
淮西四萬清軍中,半數以上是劉良左的部下,並且後者經過這幾年跟南都京營的廝殺,無論是實力還是裝備都比當年有了極大進步。別看兵力似乎沒什麼變化,也還是原先的兩萬來人,但兩萬多隻弱雞和兩萬多條土狗能一樣嗎?
雖然這幾年裡劉良左軍並沒有取得過太大的戰果,甚至還吃過不少敗仗,但從勢頭上說,他卻是一直處在攻勢中。
對鳳陽的攻勢,對安慶的攻勢……
所以劉良左軍只從內心裡講,相比較明軍,可是妥妥的擁有不小的心理優勢的。
最重要的是,韃清這幾年也賴劉良左之力好維持在淮西的份量,對其軍也多有照顧,從軍餉糧秣到兵甲火炮,這都讓劉良左軍有了轉型為一支強軍的堅實基礎。
可惜花馬劉從來都不是赤膽忠心的不二幹臣。這鳥人當年能棄明投清,現在也能棄清而不顧,只要價錢合適。
崇禎帝很看重這一點,但他也想看到四萬滿漢精銳殺入海州的場景。
或許清軍打不破邳州、海州,更觸動不了鬱洲山島,但幾萬兵馬的湧入總能讓海州化作一片廢墟一片白地,而如此也必然能削弱幾分自己好女婿的根基。
到現在崇禎帝如何還不知道自家那女婿在海州百姓中的聲望名望?那兒的百萬蒼生早就不聞大明朝只聞齊國公了。
同樣海州的百萬人口也是秦朗最可靠的基礎,不但為秦朗貢獻著大把的錢糧稅賦,更是秦朗兵力的主要源泉……
所以不是他心狠手辣,而是屁股決定腦袋,那海州在崇禎帝眼中就是眼中釘肉中刺,拔掉了才是痛快。
可同樣的是,崇禎帝也不希望劉良左在海州付出多大的傷亡代價。
一旦劉良左棄暗投明,那死傷的劉軍可都是大明的將士了。
還有就是,崇禎帝同樣不能確信劉良左幾時才能棄暗投明?
畢竟這韃清要是再敗了眼下這一仗,那的確是不中用了,可大明又能比之好到哪兒去呢?
論硬實力,韃清就算再敗了一場,大明可還依舊不如啊。
但甭管內心裡是如何的千思萬慮,外在表現上崇禎卻選擇了強硬霸氣。因為他料定清軍的這次兜底兒行動不會得好。
金陵對鬱洲山島可是一百個重視,秦朗在海州做了怎樣的佈置,他那個老岳丈可是一清二楚。
畢竟都是些工程,規模不小,使用人力也不少,不可能遮掩的住的。
像崔鎮的稜堡群和金城的稜堡群,這兩處就是近些時候秦朗添置的重點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