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坐鎮津門的巴布海很冷,那麼遠在武昌府的多鐸就更冷的渾身發抖了。

他簡直想發瘋。

怎麼一轉眼韃清就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

明明他在湖廣還擁有著很大的優勢,即使西邊被張獻忠牽制著,他在鎮壓地方,壓制吳三桂的同時,也騰出手來把贛西的明軍敲打的不輕。

也就明贛西總兵馬進忠不是個善茬,坐鎮洪都,力保半個贛西的太平。

而且長江之役大敗後,清軍的實力始終沒能恢復過來,多鐸也只多對著贛西明軍小小的敲打著。

但這優勢終究是在多鐸手中的。

並且,現在的韃清與李自成已經達成了‘互不侵犯’之默契,吳三桂雖然‘半獨立’的態勢近些時候更加增強了,但多鐸相信自己只要把西南幾個州府的地盤劃給他,吳三桂手下的關寧軍還是很能打的。

頂住張獻忠、鎮住李自成,不在話下。

如果不是很多綠旗兵被多爾袞調往了北方,多鐸都已經準備著著手進攻淮西,不說把鳳陽的黃得功給一舉打死,至少也要把安慶的高傑給摁死。

但多爾袞的抽調兵馬打亂了多鐸盤算,可他也不覺得有什麼。

因為高傑這種存在,在多鐸的眼中那是隨時隨刻都能打死的。

只要北邊把秦朗的威脅給解決了,這天下大勢就還在韃清的掌握之中。

多鐸如此想的,如此認為的,並且堅信不疑。

可是入春後這戰事才一開啟,就叫多鐸心裡頭生出了膩歪,再接下去,噩耗惡迅就源源不斷的傳來,才短短一個月,韃清似乎就要走到盡頭了。而到今天,多爾袞更是向多鐸發來了一個意味著要放棄湖廣,放棄長江以南的命令。

多鐸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了,可也因為此,他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因為這現實中的一切跟他原本設想的實在太不同了。

在多鐸之前的心中,他是在輔左著親哥打天下,而不是去附著順治小皇帝,之後這天下的九五寶座是要他兒子來坐的。誰叫多爾袞沒兒子呢?甚至連閨女都只有一個。

這就不是一句沒有兒女緣的話可以解釋的了。

而是多爾袞自身有隱疾。

所以多鐸很當然的就認為自己親哥不會再有兒子了。

都快四十的人了,之前二十多年沒能叫女人生孩子,現在都要老了,還能鐵樹開花啊?

但多爾袞現如今已經走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了,除了再進一步登基稱王外,他已經退無可退了。

團結在多爾袞身邊的文武群體也不會讓多爾袞後退。

不然他們豈不是都慘啦?

大家都是聰明人,即便不讀書,不知道古往今來歷代權臣們的下場,也不會拿自家的家族榮辱,身家性命去du上位者的仁慈。

所以多爾袞必然是要再進一步的。

多鐸甚至以為,要不是韃清才剛入關,一是立身不穩,二是進展不太順利,攝政王的威望還沒有徹底碾壓朝堂文武軍政,多爾袞早就入主紫禁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