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劇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張獻忠無暇東顧,李自成正與鄭家在粵東糾纏不休的情況下,吳三桂甚至只需要打出朱明平西伯的旗號來,就足以讓偌大的鄂北瞬間變個天地。
短時間內,除了鄖陽的王光昌王光興兄弟之外,吳三桂根本就不會有阻礙。
現在荊州的八旗兵終於動了,這支人馬一直是頂在吳三桂腰眼子上的尖刀,對關寧軍的威脅比川蜀的張獻忠都要大,現在他們這一走,吳三桂想想就樂啊。
“把訊息放出去吧。”
既然荊州的八旗都在動了,可見多鐸撤兵北上已經就在眼前了。吳三桂也可以把些只存在於腦子裡的設想付之以行動了。
之後的兩三天,一些個奇奇怪怪的謠言飛快的傳遍了整個江漢平原。
胡心水手下的一些人,更是幾乎光明正大的在地方州縣搞起了串聯。那多鐸能沒聽到風聲嗎?這怎麼可能呢。
可是多鐸半分動作也不見有,彷彿自己什麼都沒聽見。
一些個韃清官員,堅持情景立馬就醒悟了。
原來那些個大老們都已經有了默契,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他們這些小螞蚱還怕鳥啊?
韃清要走了,實力上能夠觸及江漢的只有大明、李順、大西和秦朗。
但老李和老張根本顧不上江漢, 而且當地的官員士紳也不歡迎他們。秦朗呢?實力如果控制了豫東之後,那的確能向鄂北伸出手來,可當地的官員士紳依舊不歡迎秦朗,甚至比對老李和老張他們更加的排斥。
秦朗手下的那些個政策簡直就是反動!
所以鄂北計程車紳地主們真太歡迎大明王者歸來了。
現在吳三桂舉著大明的旗牌在招降納叛,簡直不要太順利了。
……
通州以西的永通橋。
半個月時間裡的風雲變幻,最後把一切都匯聚到了這座建成了二百年的三孔石拱橋上。
永通橋,又稱八里橋,橫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京師大道上的必經之處,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
清軍在半個月前就開始在此地佈置陣地,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時候阿濟格就已經預見了通州之戰的結果。
整個通州之戰,五萬清軍步軍死傷了不到兩萬,怕也差不了多少。
費時費力的攻破了城外的三道防線,然後又填平了城南十米寬的通惠河,突破了三丈五尺高的城牆,費盡心血的殺進了通州城內,卻再也難前進一步。
在意志的比拼上,清軍落入了絕對的下風。
或許通州之戰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阿濟格雖然一次次對通州城內發起勐攻,可事實上他卻又使人在永通橋附近修築了大量工事。
然後清軍的一次次進攻除了換來了大量軍兵的死傷和士氣更加的低沉消沉外,什麼都沒有得到。
當秦朗北上的主力軍隊順利的進到津門,然後向著通州開進之後,阿濟格退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