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韃清的炮彈準確的落在了秦軍陣地上。

五六十門紅衣大炮齊齊開火,這聲勢絕對可稱的上浩大。

唯一的缺點就是打的不怎麼準,所以別看眼看著清軍的一線陣地上升騰起了一條條青黑色的煙柱,卻更多是聽一個響。

大名府是此前清軍集結的重地,這裡儲備著海量的軍資和糧草。

所以清軍絕對不缺火力,甚至已經有些濫用火力了。

白天還好,夜裡頭動輒火箭洗地,兇的很咧。

趙良棟手裡捏著望遠鏡陰沉著臉在觀戰。

在投效秦朗之後並沒有立刻送去學習,而是帶著人馬繼續跟在軍中效力。

當然老趙手下的人馬也變了,三千多人,手下的老班底反而是少數群體,更多的還是新兵。

但趙良棟對此一點異議都沒,因為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麼。

而且老趙也不是傻逼,秦軍分來的新兵,無論是火槍兵還是炮手,其素質根本就不是自己手下老人可比的,新兵的到來是大大增強了部的實力。

反正趙良棟也沒有再次當二五仔的心,哪有何必去計較一些沒由來的破事呢?

清軍火炮密集,秦軍的火力也絕對不弱。

可是,這兩邊炮群的對轟,卻長時間沒見到結果。

韃子不是傻逼,跟秦朗打了幾年仗的們,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比如這大名府這兒的炮位構造,那可就不單純的是炮位前的土筐了,還有炮位的高度。因為時間充分,所以大名府這兒的炮位全都是半地下式炮位。

就是半截在地上,半截在地下。

這種炮位很低矮,在目標上大大減小了自己,可以說是更加的安全了。同時視線依舊的寬廣,根本就與之前沒什麼兩樣。

雖然炮位佈置的時候要非點時間和力氣,但與收穫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在秦軍向德州發起攻勢的同時,大名府之戰也一同打響。

清軍抵抗激烈,作戰也可稱的上頑強,白天靠著火炮火箭死拼硬扛,晚上還時不時的發起勐烈的反撲。

秦軍作戰,再想跟以前那樣,憑藉著火力優勢壓倒對手,從而輕易的取得戰場優勢,是不可能的了。

那們就只能在坑道作戰上想辦法了。

一點點挖掘坑道,一點點向前。

清軍這下就沒法子來阻礙了,們的火炮和火箭全都是沒準頭的,根本打不進坑道里。所以,清軍就也只能在晚上發起攻勢了。

要不是坑道作業讓們實在沒有應對的辦法,韃子腦子瓦特了,才會一次次的發起夜戰。

黑夜裡炮火依舊轟鳴,清軍陣地不要太明顯了。那幾十門大炮轟擊開來,暴起的明光好似把陣地變成了雷池一樣。

數百八旗兵排著零散的佇列,握著大刀,腰上彆著手榴彈,一點點的向著坑道靠近。

這些人必須用八旗兵,因為綠旗根本就不當事,每每戰局還沒進入炙熱階段呢,們就掉鏈子了。甚至還有人在陣前投敵的,韃子又怎麼可能繼續用們呢?

只能舍著八旗兵上,給予最好的武備,就連那些手榴彈都是拉拽式的。

在如今這個時代裡,拉拽式無論是價效比還是可靠性,顯然都不如明火式的,但它有一條能完勝明火式手榴彈,那就是便易性。

想想戰場上,爭分奪秒的情況下,是先晃亮了火摺子,然後再去點燃引線,最後才再把手榴彈扔出去省事兒,還是直接一拉導火索,就把手榴彈扔出去簡單?

答桉顯而易見。

所以,好鋼用在刀刃上,連出動的八旗兵都是一等一的強兵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