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英雄好漢(第1/2頁)
章節報錯
袁時中自持兵力渾厚不把海州清兵視為威脅,卻不知道人家八旗大兵也同樣沒把他小袁營當回事呢。
董鄂·鄂碩是清軍宿將,松錦大戰中統轄清軍哨卒,立有大功。而且多次隨軍南略中原。
別看他手中人馬不多,卻直將小袁營視為土雞瓦狗。
大明朝的經制之兵在他們的兵鋒前也不堪一擊呢,區區一群農民軍,烏合之眾也,就更不在話下了。
雙邊都存了必勝之心,自然都沒避戰的道理。
袁時中收取了定金後,就立刻整兵殺奔海州,鄂碩當然不會停在城內捱打,即點起了千五百軍在海州城外擺開了陣仗。
然後雙方一開打,清軍吃大虧了。
鄂碩根本就沒想到一夥子農民軍會那麼的有韌性。
一番退了,一番又上,人潮洶湧的就跟無窮無盡一樣。
這次大戰鄂碩本來搞的是老一套,把步兵留在正面吸引對手,熬過對面的槍炮後就肉搏廝殺,衝散衝亂對面之後,他手中的騎兵立刻從側翼包抄,一股腦的就能把對手全捲了。
清軍與明軍交鋒交戰多年,這樣的老一招,是屢試不爽。
可與小袁營的交鋒,鄂碩卻大吃了一驚。
他首先就錯估了小袁營的積極性了。
槍炮響過,箭雨下過,上千小袁營將士就挺著刀槍衝上去了。
小袁營是主動發起衝鋒的,而不是固守陣地,等著清軍先發起來攻。
這麼多年來,這麼主動的敵人鄂碩可不多見。
連松錦大戰中前期,集結了多方精銳的明軍戰略上“主動”向清軍發起了攻勢時——洪承疇要救援錦州。
雙方先頭部隊大大小小的交鋒中,具體到戰術戰鬥,明軍也多是擺出個嚴整軍陣,安步當車的一點點往前壓。
具體到士兵的戰鬥力,小袁營當然不如清軍,但袁時中手中兵多將廣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像群狼噬虎一樣,清軍戰力再強,能擊敗擊潰一次、兩次、三次小袁營的攻勢,但後頭的四次、五次、六次呢?
雄厚的兵力優勢不是白瞎的,只要在戰場側翼屯駐一支人馬,清軍即便擊潰了當面之敵,也不敢輕易的追擊。
鄂順只能放出殺手鐧,下令騎兵去直搗袁時中的帥旗。
但簇擁著袁時中的五千軍是小袁營最為精銳的老營。
當五百鐵騎從側翼殺出,接連擊潰當面的小袁營營頭,終於殺到袁時中中軍時候,他們就捱到了當頭一棒。
老營就是明末農民軍將領們的根本。
其他的人馬丟的再多再幹淨都沒事,只要老營在,骨幹就在,實力就在。
袁時中這五千老營,光披掛鐵甲者就有上千人,餘下之眾也多有布面甲、棉甲遮身,同時吃得飽吃得好,凝聚力較強。
五千本來就一動不動的軍陣,豈是五百騎能簡單的衝的動的?
看著狼狽退回的騎兵,鄂碩只能承認失敗。
而後小袁營乘勝逼近海州,與清兵再戰海州城下,表現更加神勇,鄂碩二度敗陣,大軍避進城內不敢再出。而城下的清軍帳篷和輜重被小袁營盡數奪取,光是解救被擄掠的海州百姓就達萬人。
“敗了?”
清軍野戰被小袁營打敗了,秦朗真是震驚於自己聽到的訊息,有點不敢相信。哪怕探騎報說,小袁營是以多勝少。
“可知道小袁營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