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說這情緒上的大起大落——看看這場戰事,從大悲(劉澤清)到大喜(兗州)復到大悲(劉良佐),成年人怕都d不足,更別說朱慈烺這個小年輕了。

秦朗也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這幾天的風雲變幻,說真的是出乎他預料。

秦朗一直以為兗州戰場上的明軍會拉跨呢,自身並非什麼名將的料的他,只是潛意思的不相信明軍的戰力,是萬沒想到韃子是如此巧妙的解決了劉良佐。一下子淮西的力量對比就徹底失衡了,從而影響到了淮揚的安危,影響到了兗州戰場的勝負。

雖然這最終結果與他預料的相同,但這程序走勢可卻大大的不相同了。

所以接下的戰局他還能怎麼說呢?

整個戰局的關鍵點一是黃得功能不能及時趕去鳳陽,最不濟他也要穩住泗州,否則整個淮揚之地的側翼就全暴露在清兵的鐵蹄下了。

冰封的運河就是清軍進出淮揚的最好通道,從淮安到揚州,沿途二百餘里,誰有哪個能耐能盡數堵住?

而一旦堵不住,那繁華的淮揚之地,就立馬會變成一片片廢墟。

二就是兗州的戰局。

只要糧草補給的上,兗州戰局似乎就能一直這麼堅持下去。

可兗州之戰的最大問題在於,當淮西被清兵盤活了之後,多鐸還會不會帶領大軍在兗州跟明軍對耗了?

如果多鐸引兵轉向淮西,高傑、金聲桓和淮揚標兵,乃至劉澤清部殘兵,可就紛紛被調動了起來。這一動可就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

而且金陵始終沒有明確下一個主帥,或許他們之前是等著黃得功到位呢,後者的實力和資歷也的確夠鎮壓高傑與金聲桓。

但現在黃得功分身乏術,這要還沒一個主心骨,令出多門,那明軍豈能得好?

朱慈烺在府上待了一下午後走了。

他此來並不是要向秦朗尋求什麼支援,哪怕眼下局面裡,大家誰都清楚,兗州戰場的糧食轉運問題秦朗軍最適合接手,但崇禎不先表態,沒誰會跟進的。

朱慈烺再是年輕,他也知道這個道理。

這次來更多是把公主府當垃圾桶,吐槽吐槽,隨便隱隱的向秦朗表明自己態度——他對秦朗軍接手軍糧一事是持支援態度的。

朱慈烺走的時候依舊是一副愁容,他之前已經跟著崇禎帝跑過一次了,北都失陷;現在真不想再跑第二回了——南都再陷。

而長平的情緒就更加低落糟糕了。

“你別這麼看著我,你看我也淨白瞎,這事兒不是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

“兗州戰局,黃得功走後,鬱洲山島是最適合接手軍糧轉運事宜的,但這話兒老泰山不先說,那就誰也不成。”

“而至於金陵的安危,這點你儘管把心放回肚子裡。哪怕黃闖子進不了鳳陽城,甚至把泗州都給丟了,韃子也打不過長江來。”

就是江北的各部明軍有些不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