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朱家藩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青州府治,益都。
朱由棷、朱由櫟倆大明朝的藩王,看著城外逐部後撤的清軍臉上都樂開了花。
甭管這是不是‘緩期死刑’,只要不立馬開刀問斬,那倆王爺就樂呵著呢。
“大王,末將以為我軍還當迅速探明敵情。”
原青州參將,現在的青州團練總制李士元,在身後進言說。
他臉上似喜還憂,神情很是複雜。因為智商告訴他,進抵益都城下的清軍突然後撤,那必然是後路生變了。
也即是說他在戰前做的預期很有可能成真了。
青州上下是知道滋陽頂住了壓力的,這也是衡王朱由棷敢死守益都城的一大因由。
早在德王朱由櫟和齊魯巡撫王國賓逃亡青州之前,李士元和青州知府何永清就替朱由棷分析過當前的局勢——滋陽城頂住了清軍的圍攻,那是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的。如此一來不止清軍不能放心的大舉東進,大明更在兗州擁有了一個戰略支撐點。
有了滋陽城在,不管是歸德的高傑部,還是徐州的金聲桓部,亦或是淮揚北上的明軍,進去魯西南恢復兗州,那都容易了十倍百倍。
而且清軍一旦主力東進,那以上的三部兵馬殺入兗州就是一必然,到時候清軍即便攻入青州,益都只要堅持一二,他們也只能無功而返——先去解決自己的後路要緊。
這是時局發展的必然。
可即便如此清軍依舊大舉東進了,攻略泰安,還馬不停蹄的劍指青州。
李士元不信清軍中沒人看出自己後背的空虛,但他們依舊這麼的做了,這說明了什麼?只能說明豪格東進之舉很可能是他們的一種誘敵之策,這是陽謀。
我空虛的後背都露出來了,不信你們不來打。
可明軍一來那就難再走了。
因為大批的明軍彙集兗州,而豪格軍背後還有多鐸帶領的援軍,等到各路明軍把兗州府境內的清軍趕到某地堅守的時候,多鐸的大軍就已經到了。而到那個時候,很可能也是豪格引兵返回兗州的時候,到時候八方風雨彙集,兗州必生一場決定齊魯得失的大戰。
那這一戰大明能贏嗎?
李士元不是個膽怯之人,但他心中真的沒譜啊。
衡王朱由棷也並非是膽怯之人,崇禎十五年,清軍兵臨齊魯,攻城掠地,數次圍攻青州,朱由棷在戰事中曾起過積極作用。其與世子朱慈熾督率道府廳縣諸官員,宿城防禦,並數次親臨城頭,前後斬獲功級將士,逐名給賞花紅,大張鼓樂,勸勇懲怯,叫青州兵勇民壯眾皆踴躍,人人有殺賊之志。
在明末諸藩王蠢如豬狗一樣的大氣候下,朱由棷在危難時機,還能挺身而出,動員將士,親臨城頭,抵禦敵兵,以及是極難能可貴了。
也是在那次的守禦戰中,還是守備的李士元有勇有謀,表現出眾,數次立下大功,在戰後被拔為參將,更贏得了衡王朱由棷的信任。
現在被崇禎帝按了個齊魯團練大臣頭銜的朱由棷,便把手中所有的兵力通通交給了李士元。
如果說,之前滋陽城的保全給了朱由棷堅守青州的一大信心,那麼此前的經歷和有勇有謀的李士元統領的青州團練兵,便就是朱由棷堅守青州的另一大信心來源了。
在清軍南略中守住了城池,保住了衡王府百多年積攢的錢糧財貨的朱由棷,招兵買馬的手筆之大遠不是德王朱由櫟和魯王朱以海所能媲美。青州府現有團練兵近兩萬眾,算上青州本有的兵馬,總兵力都達到了兩萬二三。軍兵們人人吃得飽穿得暖,城中還鑄有十多門火炮,儲備了大量的糧食物資。朱由棷的這本錢,另外倆藩王加在一塊再翻一番那也比不上。
“韃兵果然如長德(李士元字)所言退去了,想來朝廷大軍已經兵進兗州了。”
朱由棷高興勁下去後,忐忑不安就又重新浮上了他的心頭。
就跟李士元對明軍的戰績報以懷疑一樣,朱由棷對於即將爆發的兗州之戰,也覺得滿是忐忑。
他當然希望大明能贏了。
只要明軍贏了這一戰,整個齊魯短期內就都安穩了,他就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