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2/3頁)
章節報錯
針對齊魯的局勢,崇禎這幾個月裡是微調不斷,比如先把右布政使侯國安升為左布政使,而前左布政使這已經棄官而走了。
按察使也同樣棄官而去,一塊跑的還有濟南知府。
所以右布政使的位置給了青州知府何永清,按察使的職位才輪到陳艾山。
但事實上陳艾山還按察個屁啊。
他自始至終都縮在兗州府,縮在滋陽城內。
當崇禎帝責命齊魯三王為團練正副使之後,陳艾山要去按察,是覺得自己活膩歪了嗎?
總之陳艾山是走不了的。而且他身邊好歹還有個高個子,有王英東帶領的秦朗軍頂著,又在此前的時間裡被秦朗軍灌輸了不少清軍不善攻城的概念——那假話重複的多了都會變成真理,更何況清軍不善攻城還真不見得是假的,鮮活例子不要太多。
陳艾山久而久之的,竟然也覺得秦朗軍的這一套破有道理了。
我死守滋陽城,我耗也能把你耗死。
滋陽可不會是外無援兵的保定城,朝廷會不會派來援軍陳艾山不敢確定,但鬱洲山卻肯定會出兵來救的。
而鬱洲山島的秦朗軍,現在有了津門之戰的這層虎皮,你還別說,真就挺有分量的。
所以,現在陳艾山就死心塌地的堅守城池了。
甚至劉之幹等人現在的往沂州這麼一退,對於滋陽還是一件好事。
這樣一來沂州也有兵可守了。
不比丟了城池通道再打回來更好嗎?
秦朗決心分兵兗州的時候,最佳化種子這事兒還沒爆出來呢。
那個時候的想法就是丟了兗州丟了滋陽,轉移去沂州,利用那裡的有利地形,節節抵抗。留著海州同樣齊魯中南沂蒙山區的一條通道。
誰知道計劃沒有變化快,最佳化種子的事一經曝出,還很直接的就跟‘天命’掛了鉤,叫秦朗挺措手不及的。
雖然很快就制定了新的計劃,滋陽的定位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要怎麼才能在一片狼藉之中彰顯出鬱洲山島的不凡?
彰顯出秦朗麾下兵馬的不凡?
那就只有幹仗。
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動,清軍即便冬季裡發兵南下,也不可能跟歷史上那麼所向無敵了。
因為清軍的主力已經被老李消耗的不輕,現在能動用的只多是偏師。
含韃量嚴重不足的偏師。
所以,秦朗相信他們依舊能吊打明軍,但想要清軍如歷史上一樣,勢如破竹的殺過長江,那是不可能的。
可越是這個時候,那就越要在齊魯多埋幾顆釘子,給明廷一線恢復齊魯的希望。
這樣才好引的明軍來與清軍廝殺叫陣,然後多被吊打幾遭。
等到那時,金陵朝堂的勇氣怕就要用光了。而這個時候清軍的主力軍也該恢復過來。
如今這局勢秦朗也無法判斷他們能不能一鼓作氣把老李打出關中——清軍主力一旦回過氣來,就絕對會先摁著老李痛揍的。
歷史上的老李沒能頂住,一敗再敗的他,潼關決戰失利,只能丟掉關中退往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