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酒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朗給朱國弼分析過,就如今的態勢,《京報》在成立之初,要就擺出一副要跟東林士林打擂臺的架勢,那是不成的。
要學會拉一派打一派,要學會佔領道德制高點。
簡而言之,就是要從士林名士中選出一部分有點節操的人來,然後讓他們依照著擬定的框架來填寫內容。《京報》在成立之初就要定好版塊不變動,不能任由編輯們肆意胡來。
然後要高舉‘為國為民,廣開言路’之旗號堵人口舌。
先佔領道德制高點——為國為民,一切為了朝廷為了天下安危。
但顯然朱國弼並不是一個多聰明的人,他也被眼下大明的’有利’局面給迷花了眼,根本就想不到蒙元滅宋。
所以秦朗只能繼續接著提點他,什麼為了不重蹈崖山覆轍啊,什麼‘亡國’和‘亡天下’的不同啦。
而朱國弼呢,也真的很能伏低做小。
他回去想了想,跟身邊人商議一番,決定用大名鼎鼎的復社四公子來做噱頭。並且還把主編人選的決定權交到了秦朗的手上。
京報的編制體系與新聞報是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京報的主編一級人物多少會掛這個官。
大名鼎鼎的復社四公子,冒闢疆、侯方域、方以智、陳貞慧。全都是出身名門望族計程車二代,在士林,尤其是江南這地方,名聲名望不是一般的巨大。
冒襄(闢疆),祖上六代為官,是擁有水繪園及冒家巷、東府和西府的豪門大戶。
侯方域(朝宗),尚書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侯恂更還是左良玉的恩官。
方以智(密之),出身桐城世族,曾祖方學漸,學通百家,自成體系,曾赴東林講學,乃泰州學派鉅子。祖父方大鎮,曾任大理寺少卿,士林名儒。
外祖父吳應賓,精通釋儒,與東林巨頭左光斗等交好。
父親方孔照,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
陳貞慧,東林黨魁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陳於廷之子,陳氏亦江南士林名門也。
四個二代中秦朗直接點起了冒闢疆,因為他對這個冒襄印象最為深刻,這可是教員點讚的人,說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氣節的要算冒闢疆,冒闢疆是比較著重實際的。
那是他在一本網文中看到的,然後問了度娘,那教員還真就說過這話。秦朗遂記憶極其深刻。
他還順便的搜了一下其他三個人的事蹟,想知道為啥另外三個就不行。
結果除了侯朝宗這個血濺桃花扇的主角有明瞭明的惡跡,叫人噁心之外,其他兩個似乎還行。
都是明亡之後不仕清,甚至避居隱居十幾年的。
而方以智和陳貞慧中,又以方以智更勝出一點,因為陳貞慧的兒子裡可是有韃清忠良。
秦朗自己也很噁心這點的,就像黃宗羲,自稱遺民又那啥,甭管官面定論如何,秦朗他是喜歡不來的。
朱國弼拿到名字後立馬向冒闢疆去了一封信,後者這時已經年過而立,然而文采飛揚多年來卻屢試不中。驟然遭遇此請,那是欣喜若狂。
當下便從泰州如皋起身前來金陵。
而在他趕來金陵的這一過程裡頭,朱國弼也已經做了不少的準備工作。
比如說場地和一般職員,以及報紙的印刷和銷售系統。
這一家報社的組織結構可並不全是總編編輯記者,還有行政財務,以及經營部門。
文字時政固然是京報的靈魂,可要是沒有行政人員來給他們服務,沒有財務的管理約束,沒有經營部門的推廣推展,那也顯然是不成的。
朱國弼還是有點腦子的,為了表示自己對冒闢疆的敬重,他現在只招募了寥寥幾個文人,而且還都是士林中小有名頭的。
沒人能夠拒絕朱國弼的。眼下撫寧侯在金陵城內可是輿論的中心,熱度極高的存在。
只因為《京報》,那就是一柄尚方寶劍,皇帝金牌,是無所不能。
江南士林在見識了《新聞報》的威力後,沒有文人能夠拒絕老朱伸出來的友誼之手。
而等到冒闢疆來到金陵,總編這個吸引了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心神的職務終於塵埃落地時候,整個金陵士林更是一片的喧譁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