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真無天命焉?(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陵城中。
崇禎帝看著手中的奏摺,好半響沒有言語。但他抽搐的臉頰,緊蹙著的眉頭,無不在說明皇帝的內心遠不是一平如水的。
王承恩低頭在一旁恭候著,他太瞭解崇禎了。所以也更清楚皇帝此刻的不平、悲憤以及……,無奈。
是啊,無奈。
命運的捉弄,可不就叫人無奈麼。
如果崇禎帝能早十年拿到如此之良種,必可叫北地多保留幾分生機,那麼大明的江山就也能多增添兩分生氣。
而有的時候就是那少少的一丁點生氣,便可以叫一個王朝躲過滅頂之災。
哪怕那些良種被朝廷分發下去後會盡數落到士紳豪族手中呢,只要良種被大範圍的鋪開,早晚它會散入民間,為所有黎民所有的。
一年之生可當三年。
這是撒個概念?
對百姓會有多大的激勵,會給他們多大的希望?
這是可叫天下無飢的至高神器啊。
可偏偏這東西卻在這個時候才給發現,而且還發現在鬱洲山島,發現在自家女婿的地盤中。
當鄭森再次離開鬱洲山島的時候,一個傳言風一樣掃過江淮大地,越過長江,傳進江南朝堂百官士林的耳中。
一時間那是眾說紛紜。
但初開始的時候,卻是無人相信的。
但也有一些人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理念,真就奔赴鬱洲山島去了。
而那個時候也正是島上夏收的時候,一切自然就再無可遮掩了。
朝廷第一時間收到了訊息——島上確有良種,一年可及三載。
鋪天蓋地的奏摺跟雪花一樣登時堆滿了崇禎帝的案頭。
說什麼的都有。
有單純的建議崇禎帝大賞駙馬爺的,也有建議崇禎帝行周都督故計的,但是千萬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有直接拿大明朝祖訓說話的。
反正不利於秦朗的居多。
崇禎帝一直留中不發,讓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親自前往島上走了一趟,現在訊息發回來了。
良種屬實。
可崇禎帝卻為難了,不僅為難,他內心裡還更加不忿,憋屈,不平。
最後這一切都化作了一句話:“大明真無天命焉?”
崇禎帝現在特別的迷茫。
天下明明有如此良種,卻偏偏趕在眼下時候爆出來——現在是什麼時候呢?是大明丟了京師,然後李自成亦丟了京師,關外的韃清反倒坐進了紫禁城金鑾殿的時候。
是繼大明太祖皇帝驅除蒙韃,一掃胡腥,恢復中原之後,又被關外韃虜打進中原的時候。
這是不是就是大明已失去天命的警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