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條辮子撬起的歷史車輪(第2/2頁)
章節報錯
“眼下大順最要緊的是保住河東與關中之安穩。”
羅虎眼睛閉了上,他就知道白太海是有見底的人。皇爺自從山海關大敗,心中就已經起了西還的念想。京城接下來就只剩下一次登基大典了。
“接著說。說說河東,說說關中。”
白太海拿定了主意就沒再遮遮掩掩,這陣子他作為羅虎收入囊中的人,可從軍中聽到了不少小道訊息。“小人此前曾聽說皇爺進大同時候想要一刀殺了大同總兵姜瓖?”
“是有此事。只不過為過天星所阻。”
過天星就是張天琳,這是李自成的老部下。李自成最終沒殺了姜瓖,留下張天琳、柯天相、張黑臉掌控大同,姜瓖雖然仍被封為總兵,但已無大權。
只不過具體情況還很難說,姜瓖畢竟在大同做了多年總兵,軍中有的是願意為他賣命之人。
他在大同軍中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白太海心中有些鄙夷,都已經動過殺心,還付出過行動,竟然就這麼的高高放過了,還留下一個不靠譜的人留守大同府,他真不知道李自成腦子裡想的是什麼。
那個張天琳在大同府,不理政務,不理軍伍,整日以毀寺為樂,將雲岡十寺全部破壞,簡直是千年不遇的奇葩。
“將軍明見,那姜瓖明明是舉兵投效了皇爺,不得封賞也就罷了,還險些捱了一刀,後又被剝奪兵權,他心中豈能無惱火?之前我大順兵勢威隆,姜瓖自然不敢妄動。可現在皇爺山海關受挫,日後若再京師不保,姜瓖他還能安分守己嗎?”
“你是說……”
羅虎陡然睜開了眼睛,面部動作過大,肌肉抽動叫他還未癒合的傷口猛地一痛,只是這點痛苦根本就沒有讓他動容。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您說,要是您置身處地,您還會對大順忠心耿耿嗎?何況姜瓖本就是一貳臣。”
“不但是大同的姜瓖,還有宣府的王承允,皇爺都該防備著他們。”
白太海從來不憚於用最壞的惡意揣測人性。
他聽過秦朗的分析,私下裡且以為是很有可能的,而現在的這一步步現實無不證實了秦朗的猜測,那他自然就更對秦朗的話深信不疑了。
基於李自成會撤離京師,韃清會入主中原,並且會施行漢法,交好士紳以安民心,成就女真入主中原之偉業,這樣的舉動來揣測,他覺得不管是宣府還是大同的前明降兵,那都是不可靠的。
“小人曾聽說皇爺使人拷掠百官,即便只是些零頭,即可代前明兩年加派。然而這麼多銀子宣府大同的人馬何曾見到過一文?”
“之前大順如日中天時候,這一切都不成問題,可現在皇爺受挫,局勢驟轉直下,想要安定兩鎮人心軍心,必然要重金施恩。”
“說實在的,殺姜瓖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但現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以重金收買軍心,再把王承允、姜瓖的嫡系盡數剔出來殺了,把他們的田畝土地都給兩鎮兵將們分了。只要能把大同宣府兩鎮數萬精兵牢牢的把控手中,皇爺就是撤出了京城,那大順根基也固若金湯。”
還是那句話,中原和北直隸早就在此前的連綿戰火和天災人禍中耗盡了底蘊,反倒是秦地先有洪承疇,後有孫傳庭,絞殺農民軍,驅趕農民軍,內部好歹得到了一些安寧,哪怕旱災依舊,但民生卻真的恢復了幾分。
再加上河東之地,以及還被大順牢牢握在手裡的荊北之地和中原大部,李自成的根基真的並未受損的。
吳三桂背後的韃清便是入主了京城,便是順利佔據了北直隸,乃至是中原大部,又能如何?
沒錢沒糧的,佔了日子也不好過。
大順這邊實際上只要守住豫西便就可以。一邊遮蔽荊北,一邊溝通關中,一邊掩護河東。
那河東,東有太行,北有崇山峻嶺,南面也有大河相隔,韃子就是繞道了南邊又如何?就那幾個渡口,看住了就是。
就李自成這底蘊,只要站穩了根腳,真的不怕韃子的。何況齊魯大半還在大明的手中。
並不想金錢鼠尾的白太海,毅然決然的給了本就已經偏離了原本軌道的歷史車輪重重一腳。
他真的不想留辮子。
而至於秦朗那邊兒,他這不更得羅虎信任,地位更高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