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吾山,紀莊外頭。

一隊流民在秦朗軍的目送下緩緩進入操場甬道。

他們多是打東昌府逃難的百姓,郭升與劉澤清的廝殺,叫整個東昌府都不得安寧。

剛剛安定了不到一年的東昌府,旋即就生起了難民潮。

只不過這次很多百姓都逃去了大名府和開封府,原因就是闖王來了不納糧的誘惑,這對於普通的底層百姓言太有誘惑力了。

南逃進兗州府的難民群被陳艾山轉手送給了秦朗。

從滋陽抵到沂州,然後再順著沂水送去司吾山。

是的,現如今紀莊的統轄範圍已經不再只限於司吾山以東,沐河以西的狹窄區域了,整個司吾山都被囊括在內了。

這原因很簡單,當紀莊外的稜堡體系打造完成之後,丁進、李德森是不可能放任大幾千號人無所事事的。

這裡又不種地!

反倒是大片的良田因為磚窯取土和稜堡的修築而被挖地三尺。

所以,這地方種地是不可能這種地的。

那麼就只有繼續勞動了。

繼續此前的後備計劃——把防禦體系往西邊靠著的司吾山裡延伸。

這多少是個保障。

萬一紀莊頂不住了,也可以把人往山裡頭撤。

秦朗在紀莊的時候,不就打過這個算盤嗎?縱然進山之後大隊軍民就更難脫困,但總是可以多支撐一陣子的。

然後這山裡頭修著修著,防禦體系便不斷的擴大。

本來司吾山就地形崎嶇,內部幾大片山頭間通道有限又狹窄難行,不管是之前的秦朗還是之後的丁進,最初都只是把目光侷限於紀莊緊貼著的峰山。

只是圍繞著峰山來打造一個後手。

可現在峰山也幹完了啊,丁進思來想去,最後就決心把整個司吾山都納入近來。

反正他手下的兵力也早就從最初的一千人擴大為現在的兩千人了,那防禦體系便繼續擴大化,他也能顧得住。

實在是因為稜堡這玩意所需要的兵力太少了。

現在司吾山防禦工程量陡然擴大了數倍,可紀莊即有大把的人力,又有豐富的物力,只要持續不斷的輸出,整個防禦體系終究會一點點完善來的。

故而,現在的紀莊就急需大量的人手勞動力。

而與其揮舞著銀子去招募外頭的勞工,不如大量的收攏流民,這樣不但更能保住山裡頭的軍事機密,還能有效的填充起司吾山。

紀莊外頭是不能種莊稼了,可司吾山裡還是能開闢出不少的田地的。

縱然不能種小麥水稻,可土豆紅薯還是能種的。

劉昀一直在江南活躍,不但為鬱洲山島送來了大量的工匠書生,還附帶著送來了不少新物種。

土豆紅薯玉米在鬱洲山島上都有種植,還有辣椒、菸葉,也有種植。

甬道還挺長的,難民們跟隨著引導,從右側陸續進入。

沒走出多遠,就見到一個拿喇叭筒的人大聲喊著:“有識字的沒有!識字的人站到左邊去!”

“不識字的繼續往前走,包括家屬!”

“大家放心,不會叫你們家人分開的,等分配的時候,家人跟家人還是一起的。”

人群中一陣騷動,極少數人留了下來,跟人群中的家人分離開,後者一邊隨著人潮繼續往前走,一邊不停的回頭打量著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