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松錦大戰之後,朝廷給關寧軍的錢糧供給就已經不夠了,尤其是餉銀方面,嚴重不足。這一兩年的時間裡,吳三桂為了養兵都不知道往裡頭填進去了多少銀子。

所以吳襄到京師後,崇禎帝召見他問及關寧軍進援京師的事情,吳襄獅子大開口,張嘴就要了白銀百萬兩。只把崇禎帝給嚇懵逼了。

所以這時候崇禎皇帝一封輕飄飄的敕書,真是半根毛的作用也沒。

人家李自成好歹下了幾萬兩銀子的血本呢。

何況李自成隨後又對吳三桂承諾,只要他能來降,立刻就賜下所將兵卒四月軍糧。

老李現如今也不缺糧食。

這條件李自成還同時對左良玉、高傑、劉澤清等人許下了。

而同時,就在吳三桂輕鬆擊退白廣恩、唐通所部的時候,錦州的韃清,也已經派兵火速奔到寧遠了。

在吳三桂撤離寧遠半個月後,錦州方面終於得到了確切訊息,那是來不及請示盛京,就先派出兵馬搶佔了寧遠城。

而這也意味著吳三桂‘腹背受敵’的艱難時間就要來到了。

不過這個時候,秦朗一大班子人早已經揚帆出海了。

每艘船上都裝的滿滿的。

幾百艘船雲集大沽口的時候,那真的是帆檣如林,舳舫蔽海。

直叫秦朗想起了傳說中的鄭和船隊。

可惜自從大明朝叫停了鄭和船隊後,二百年裡這片海域上就再難看到如此盛景了。

哪怕現如今的鄭家雄霸東南沿海,那牛逼勁連西洋各國都要退避三舍,可實際上鄭家也只能在家門口逞威風。

不提那更加遙遠的南洋,只說大員那地方,荷蘭人都更有發言權。

“老子早晚要把艦隊開到歐洲去。”

不可能真的派一支巨大的無敵艦隊橫隊歐洲,可總能派人去表一表自己的存在感不是?

“海雲伯此言大謬。西平侯乃國朝柱石,飽受皇恩,豈能做出這等無父無君之事。”

左都御史李邦華自覺的秦朗這人太胡扯了。

說吳三桂非忠臣這已經很過火了,竟然還說他會先投李自成再棄李降清,這不是荒謬嗎?

秦朗無動於衷。他的坐船離崇禎帝的龍船並不遠,可事實上自大沽口出海後,他就一直在崇禎帝的龍船上。

很多大臣也都在這艘船上。

這說話的李邦華是一,範景文和兵部右侍郎王家彥是二和三,還有劉文炳、鞏永固、周鼎、田弘遇和馮元颺、沈廷揚等,包括周皇后、袁貴妃和兩個公主。

而其他的方岳貢、倪元璐、張世澤、李國楨等勳貴重臣,或是陪同太子朱慈烺,或是陪同定王永王。

可以說是把分籃子裝雞蛋做到了極致。

崇禎帝與三個兒子的船隻所在船隊位置都不一樣,三個皇子向見一見皇帝都難,只能天天派近身的內侍乘坐小船來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