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漕丁錢糧很少的,對比朝廷的錢糧,漕丁們更大更主要的收入是來自於販賣漕船夾帶的“土特產”。後來,漕船為了多裝載商貨,私自將漕船加長,承載量高達到2、3000石。以至於超載的漕船經常擱淺運河。

這在往日裡或許不算啥大事,但在眼下的節骨眼上,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抓緊的情況下,誰敢讓大沙船入運河呢?

所以浮海而來的秦朗軍和沈、黃兩軍,一律換成千石以下的中小沙船。

而且馮元颺非常有先見之明的建議帶走大部分津門衛的兵馬,只留下曹友義部和沈、黃小部分人馬在後。

這位是真正的人老成精,從此前原毓宗和婁光先的一些小動作中就品味到了不對。那之前他是沒辦法選擇暫時忍耐,但現在麼,大勢全操於忠明一派之後,自然要以除後患了。

立馬解除了婁光先的兵權,後者連吱吱一聲都不敢。

然後著重吩咐曹友義重點盯看住原毓宗。

讓秦朗在邊上看的好是無語,自己都沒有發揮的餘地了。

他還想著自己去提示馮元颺,要津門衛上下里外全數戒嚴,這幾日許進不許出呢。然後看誰沉不住氣與外頭聯絡,再順藤摸瓜呢。

沒想到人家已經直指核心了。

馮元颺手中肯定是沒有過硬的證據的,但下手十足狠辣。現在就是不知道這原毓宗在今天上午時候是不是已經派人去與李闖人馬聯絡了。

從保定到津門衛的距離肯定比津門去京城的距離遠,但秦朗他們要一來一回,這可就大大遠過了劉芳亮來津門的路了。

至於保定城內的守軍,何復他們守城或許還能堅持一二,拉出來野戰那是圖自送死。根本阻止不了劉芳亮分兵。

唯一的優勢就是津門跟京城之間有水路。

崇禎已經完全喪失了對京城外一切動靜的探知,不,別說京城外了,就是城內他也不知道。

大明朝眼下的一番爛攤子已經無法收拾了。

齊魯傳來訊息,崇禎派去江南催餉的兵科給事中韓如愈,竟在東昌府被劉澤清遣兵截殺,只因為韓如愈當初查出了冒名漁餉之弊案,拒絕了劉澤清的賄賂,也就是的罪過劉澤清。

還他責令劉澤清火速帶兵入援京師,劉澤清竟然就墜馬不能行了。

大明威儀竟淪落至此。

崇禎帝天天跪在奉先殿痛哭流涕也不管用,罪己詔發了又發也不管用。

然後李闖軍兵不血刃入延慶,守軍皆降,無一抵抗。

想想太原殉死的蔡懋德,武寧殉死的周遇吉,大同殉死的衛景瑗,宣府殉死的朱之馮,還有此前在中原和關中死去的諸臣,大明倒不是沒忠臣,但都不管用不是嗎?

而且這忠臣死著死著就越死越少了。

京師城頭上已經佈置大炮了,都是品質一流的紅衣大炮,還給守城軍士每人賞黃錢一百,說出去都丟人。

但崇禎真的沒辦法了。

國庫裡沒錢,內帑也早就空了,向勳貴大臣們籌錢也籌不到。連老丈人都不給出銀子,他還能怎麼辦呢?

現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唐通在居庸關抵擋李自成幾日。

或許再出一個周遇吉第二,李自成就打不動了呢。

然後就是指望著關寧的吳三桂早點來到了。

所以當他突然接到通州知州稟報,說馮元颺、沈廷揚、黃蜚並江淮海州義士秦朗,率軍萬餘抵到通州的訊息後,真是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