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豐收(第2/2頁)
章節報錯
偌大的鬱洲山島,不說開闢幾百萬畝良田了,幾十萬畝地總還是有的。只此一條,就能叫海州上上下下的官兒通通起飛昇天去。
政績會亮瞎所有人眼睛的。
當天晚上,一通盛飲,劉源心情大快之下喝的是伶仃大醉。可他在醉夢裡都笑的極其香甜。
哪裡知道這鬱洲山島上幾萬畝地裡最為珍貴的東西根本就不是那百十畝的實驗拋秧田,而是二百畝的優良種子。
“三石五斗啊,少爺,畝產至少上三石五斗。”
今天一直沒怎麼露面,帶著兒子全力盯著這二百畝地的秦德,看到趁夜而來的秦朗時候,激動的說話都哆嗦了。
民以食為天。
秦德人生過了大半輩子,就從沒聽說過小麥畝產能有這麼高的。自家公子爺真乃天命之人!
想來從一開始那批種子有神異,自家公子爺就是知道的。要不然怎麼會安排他專門尋地方來種植呢?
不過這話他是絕不會亂說的,因為自家公子爺的實力還太弱了。
公子爺韜光養晦,學大明開國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那是再正確不過了。
二百畝最佳化種子的種植地可是專門尋找的僻靜之地,與之外的幾萬畝地根本沒連在一起,而在小麥抽穗期之後更是被治安部隊縝密封鎖了起來,平日只有專門料理這塊地的勞力和老農們才能密切接觸到它們。
雖然接下來這些比黃金都珍貴的優良種子就會在島上大規模種植開來,可在此之前,它們的存在是一個機密。
這倒並不是說島上沒人知道。
那麼大的一塊地,還與大片田畝分割開來,又專門使人打理,它們的存在不要太顯眼了。
但諸多的議論紛紛無關緊要不是麼。
秦朗要的只是它們能安安穩穩的成長成熟,然後得到大批的種子。
對於秦德父子那滿滿崇敬忠誠的目光也習以為常了。
“畝產三石五斗,也就是四百斤多些。”
秦朗眼睛裡全是滿意,雖然這個數值遠沒有達到最佳化種子的極限,但要明白地理條件的限制。才開闢出來的田地真比不上熟田的。
“如此二百畝地,那就是八萬多斤。”
明朝的計重單位雖然都是石,可小麥的石與稻米的石真有不同,前者大概在一百二十斤上下,後者則達一百五十斤左右。因為小麥稻穀的密度不同麼,“石”可不是重量單位。
“一畝地小麥種子要六七斤,八萬多斤……”
秦朗很快就有了決斷,留下八萬斤做種子,剩下的則都作為儲備,省的出意外。同時叫秦德立馬送一百斤新麥送到府裡。系統可是說了,最佳化小麥的口感更好更佳。
次日一早,劉源又精神抖擻的跑去稻田裡了。
秦朗則就不需要再奉陪了。
他現在正著手安排西港區炮臺的建造準備工作。
本來在西港區造炮臺是一個很敏感的事情,但顧三麻子來的好啊,他這麼一來,所有的問題就全迎刃而解了。
別說海州了,就是淮安和金陵,現在都不能對西港區造炮臺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