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裡的鹽,窯廠的水泥,造辦廠的鐵器,還有軍造局的刀槍,這都可以買賣。”

“但我來江淮不過半年,怎麼買東西倒是搞明白了,怎麼賣東西可就一竅不通了。”

“這些可就要多多煩勞您了。”

秦朗話說的誇張了些,可意思溫建陽是明白了。

瞭然的點點頭。

自己這個商務總管,今後的任務可不止西港區,還有島上的諸多貨呢。

雖然與溫家經營的行當並不完全重合,但這真難不住他。

鬱洲山鹽場的鹽沒必要往南走,中原齊魯直隸,全是走鹽的好去處。

長蘆鹽場在清軍數次南略中破壞極大,北地私鹽領域上的空白極多。

而鐵器和刀槍在如今這世道根本是不愁賣的。更別說島上用水力鍛錘打製的鐵器和刀槍,質地更勝徐州貨一等,成本價也比之低一截,這種質高價廉的優等貨,他需要好好的想一想,要怎麼樣才能把之作用最大化,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賣出去。

還有水泥。

這都是不能輕易出手的好東西。

除了金銀之外,還必須有其他的附加價值送來才行。

甚至他腦子裡一轉,都想到了用這些東西來招引商人,以便更迅速的把西港區搞得更加紅火。

這是完全可以的。

商人只要來了西港區就能購買一定數量的優質鐵器和水泥,就這一條就足夠吸引來無數人。

實在是西港區這麼一個大大的招牌擺在眼前,很難叫人不去注意到水泥的優秀。

硬度強,時間斷,是建造工事的完美用材。何況它的成本比之糯米漿也便宜了很多。

反正別家不去說,光是溫家都眼饞水泥好久了。

這次溫家分支搬來鬱洲山島,他大哥溫博陽就有說到水泥。讓溫建陽試著看能不能給家裡搞到一批水泥。

溫家的塢堡很有必要用水泥來加強加強硬度。

如今這種亂世之下,真的沒誰嫌自家的殼子太硬了,而唯恐硬度不夠呢。

次日上午,溫建陽才回到了西港區。

整個溫家族人都被安置在了同一片區域內的不同小區中。因為溫氏一族也有遠近,也有貧富,窮人就住樓房了。四層高的樓房,後世的建築風格明顯讓他們很不習慣。但人窮志短,他們手中沒錢就只能忍著。

看看西港區外那些勞工營區,居住條件更差。

而手中有錢的,比如溫建陽本人,他的住所就是一棟眼下時代的人非常順眼的四進中式宅院。

還有那些工匠奴工,也都被安置了下。

但整個溫家人都保持著寂靜,溫建陽跟著秦朗一去不回,主心骨不回來,他們顯然不敢動。

“什麼?”

溫府花廳內一片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