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頭圍著一大群人,邊上還有兩個鄉兵在維持著秩序。

這是大家在打肉湯和饅頭呢。

紀莊一萬多人,有不少開火的,但沒開火的更多,所以大大小小光是食堂就有十個之多。

這次大慶,食堂的人從昨天就忙活起來了。

先是煮肉,沒人叫著領肉回家做的。

食堂裡發的肉都是煮熟的肉,半斤熟肉換成生肉,至少是一斤,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他們才不會吃這麼個大虧呢。

從昨天晚上起,食堂裡就不斷的傳出香氣,燈火也亮了個通宵,所有的人都在忙活著。

煮肉煮雞蛋蒸饅頭,全是為今天做著準備。

各家各戶從食堂領了酒肉饅頭,大多是回家裡吃,甚至是幾家親近的人聚在一塊歡笑。

食堂裡大桶大桶的肉湯就直接被送到了居住區。

誰想要只管拿碗來盛,邊上還有饅頭,誰家不夠吃的,也儘可以來拿。

就連那些勞改犯們今天都放假了,而且也是一個標準的待遇,只叫他們吃好喝好。明天他們中的不少人就要上船了,作為勞改犯他們肯定是第一批開上鬱洲山島修理地球的。

秦朗現在就站在鬱洲山島。

這地方面積真是不小。

而且還有諸多歷史遺蹟,秦漢時期的已經不多見了,除了一個田橫城,鬱洲山島也就相傳是田橫自刎之地。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那田橫城自然就是秦漢時期的遺蹟了。

城有石壘,一米多高,現殘存七八十丈。旁邊有一座早已經破敗的田橫祠。

除此之外秦漢時期的痕跡就再難尋找了。

但南北朝時候,青徐豪族在此駐守,壘石為城,留下的印記卻還清晰無比。劉宋朝廷僑立的青、冀二州治所,就在鬱州島上。

鬱洲山島上的三座城,兩座都是打那時候有的。

接下唐時的道觀佛寺,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了。

反倒是石鹿山神廟,一座海祠,頗受島上民眾的信奉。

從瞭解的歷史來看,鬱洲山島打秦漢時興起,到唐時都一直很興盛,但似乎到了宋代就沒了。

原因就在戰爭。

南宋在三次海州大捷後卻放棄了海州這個扼守南北海路要害的戰略重鎮,拆毀海州城,移民去鎮江,並掘開黃河御金,黃河屢屢漫溢向東南涌入泗水、濟水、淮水入黃海,致使當年的海州之地多數沮澤,水患無窮。青伊湖、碩項湖也是那個時候有的,而且一開始時的面積要比現在大的多。

鬱洲山島的百姓也多被遷移走,偌大的海州都要成為無人區了。

等到蒙古南下,鬱洲山島在蒙古人手下就化為了一片海上牧場,人丁更見稀少,而這一效用一直持續到明朝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