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逃難(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況這都崇禎十五年了,大明朝的百姓又有幾家幾戶有家底的呢?
秦父利溜的打包南逃,路上遇到了流民搶掠,靠著捨車保帥,秦家上下逃過了一劫,然秦父受了驚嚇,兼之財貨損失極大,人是又氣又悲,等趕到滕縣時就要不行了,秦朗深受打擊,人竟也一病不起。
更雪上加霜的是,秦家的下人看到秦父沒了,秦朗又不是個撐得起家的主兒,就紛紛學起了二師兄,要分了僅剩的財貨細軟各奔東西。
錯不是還有幾個忠僕維護,這明末時的秦朗怕是等不到21世紀的秦朗穿過來,就一命嗚呼了。
秦朗閉上眼睛,用心消化起腦子裡的記憶,特別是身邊的幾個人。
管家秦德,自小是秦父身邊的小廝,秦家的家生子;其妻張氏,秦母的貼身丫鬟出身,所以夫妻倆對秦家秦朗忠心耿耿。
二人育了一兒一女,兒子秦安與秦朗同歲,現如今都是十六,是秦朗的書童跟班,女兒秦露今年十四歲,是秦朗身邊的丫鬟。
護院家丁李家祖父孫三人,李猛、李軒,及李軒九歲大的兒子李煥。
李猛李軒都是遼人,更準確的說是遼兵。
崇禎四年,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等起兵叛亂,是為吳橋兵變。但也不是說所有浮海跑來齊魯的遼兵就全都參與了叛亂。李家父子就沒有,而是一路逃到了濟南,李軒在途中染病,到濟南時已經病的奄奄一息了,幸得秦朗死去的祖父伸出援手,這才轉危為安。而救命之恩無以為報,至此李家父子就成了秦家的護院,至今十年有餘。
李軒落腳於秦家的第二年便就娶了莊上女子,其妻趙氏,上遭秦家南逃時病逝於淮安。膝下育有一子,就是李煥。
這些就是秦朗最忠心的人,拖著病中的秦朗從滕縣來到了這兒——嶧縣的南端,也即是兗州府的最南端,再走幾步就是蘇北地界了。
秦朗對這個兗州府是毫無一點概念的,但他知道齊魯與蘇北交界地在哪裡,而且山神廟不遠的一個大鎮集就是臺莊,附近還有個縣城叫滕縣,這就沒錯了。所謂的臺莊必就是後世鼎鼎有名的臺兒莊。
然而臺莊也並不安全。
因為這次入塞的韃子——阿巴泰的大軍已經沿運河南下兗州了。
泉城,阿巴泰是不會去的。
崇禎十一年,多爾袞率軍叩入關中,破北直隸,順運河南下,先取東昌再叩濟南,沿途五十餘城皆屠,百萬蒼生流血,半個齊魯遭難。
此戰中東昌濟南二府化為了一片廢墟白地。
泉城一戰,左布政使張秉文、濟南知府苟好善、巡按御史宋學朱、歷城知縣韓承宣等率軍抵抗清軍攻勢九晝夜,盡數戰死,德王朱由樞等宗室也非死即俘,清軍焚殺官兵紳弁數十萬人,踞城十四日乃去。之後濟南就家餘焦壁,室有深坑,湖井充塞,衢巷枕藉。蓋千百年來未有之慘事也!
富饒的魯西北經此一劫被糟蹋成了一片白地,寥寥數年又能恢復幾分生氣?
這次阿巴泰率軍入塞,但凡有點腦子的,就不會從東昌府殺去濟南府。況且齊魯巡撫王國賓也已經調集兵馬固守濟南府。
所以清軍南下兗州都是可以預見的。
濟南是一塊硬骨頭,最更要的是它還沒肉!
兵力空虛的兗州府,顯然就更肥美可口了。
畢竟這些年來清軍隔三差五的入塞的目的很明確,一是創傷明廷的戰爭潛力和政府威望,二就是擄掠錢糧人口供己所需。
而兵力空虛的兗州府是鐵定擋不住阿巴泰的大軍的。
所以兗南的臺莊也不安全,還是要繼續往南邊走,在秦家人看來最好越過淮安去到揚州去。
只是秦朗的病大大拖累了一行人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