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幼度任由魏仁浦、賈玭離去。

自己繼續留在軍器監,由軍器監的長官姚遂領著自己逛了逛軍器監。

一開始對於軍器監火器部門的發展速度,羅幼度是很不滿意的。

不過這種不滿意來至於自我的意淫,總覺得作為一個穿越者,自己能夠推動世界的進步。

憑藉自己記憶裡不成熟的知識,弄出各種火銃大炮,將冷兵器時代一手抬進熱兵器,然後降維打擊。

但是坐上那個位子,羅幼度便察覺這種想法過於想當然,過於天真。

別說只是半調子,只知道火銃大炮其形,不知內在。就算知道內在,也未必製造的出來。

科技的發展是全面性的,而不是一隻腳的突進。

宋朝的火器大多都是竹子做的。

是宋朝不知道鐵器、銅器的優勢嗎?

顯然不是。

是鐵器跟銅器的產能不足,是冶煉技術的不到位,基礎建設不夠,就算有完備的圖紙,都不容易製作出來。

最簡單的最直白的例子,鐵鍋。

炒菜是在宋朝普及的,但在宋之前沒有炒菜?

這顯然是扯淡。

北魏《齊民要術》就記載了菜譜,炒雞子法,用的就是鐵鍋。

可為什麼鐵鍋沒有盛行普及?大唐能夠鍛造出唐刀這樣的利器,還打造不出一口鐵鍋?

顯然不是。

主要原因就是鐵礦產能不足,不足以將不多的鐵用於可有可無的鐵鍋之上。

只有基礎產能跟上了步伐,有過剩的銅鐵,才能在此基礎上飛速進步。

連基礎產能都做不到自給自足,拿什麼來研究槍炮?

發現了這一點,羅幼度對於熱武器的熱情,瞬間冷了下來。

外寇在側,將本就不多的產能,用來浪費在熱兵器上,不如先將冷兵器推向巔峰。

先用冷兵器幹翻周邊一切敵人,再囤積物資來衝擊熱兵器的發展。

指不定十幾二十年後,再有不長眼的人想要挑釁華夏的時候,面對的就不是長槍弩箭了。

現在每年投一筆錢,只為培育人才,打一個基礎。

可就在他不怎麼抱有希望的情況下,各種各樣的初代火器,一件一件地冒了出來,給羅幼度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羅幼度勉勵了姚遂幾句,根據自己腦子裡亂七八糟的東西給軍器監提了一些意見。

姚遂一臉欣喜地示意身後人記下。

憑藉這些年的經驗,姚遂已經發現自己這個君上特別神奇,他的很多匪夷所思的話,明明很邪門,很不合常識。結果最後就如真理聖旨一樣,都是對的。

他們圍繞黑火藥的研究,羅幼度看似天馬行空的話語,可真就研究到那個點上,回想起來就如畫龍點睛一樣。

就如噴火器,羅幼度當初就說了,噴火器想要使用的長久,必須放棄鐵管,鐵管不論散熱還是耐高溫都不如銅管。

想要發揮噴火器的最大威力,必須要賦予足夠的噴射壓力,而不是持續流暢的輸出。

最終證明羅幼度說的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