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當空,空氣中散佈著一個熟悉的溼熱。

源滿仲罵了一聲:“這該死的地方,一樣的熱。”

高麗、倭國都屬於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受大陸和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春秋兩季很短,冬夏極長,而且夏季炎熱多雨,那種又潮又熱的滋味極不好受。

這位清和源氏的當主穿著鎧甲,手中拿著蒲扇,卻無心扇風,雙眼死死地盯著遠處的運糧隊。

自聽聞安東府被高麗叛軍攻克之後,源滿仲就意識到不妙,在釜山嚴防死守。

果然有高麗叛軍打港口的主意,在擊退了三波來敵之後,源滿仲逐漸意識到釜山不是久待之地。

儘管對馬島與倭國本土一點訊息也沒有,到底什麼情況源滿仲並不知道。

可是放眼天下能夠做到封鎖對馬島,完全隔絕海東半島與倭島聯絡,除了位於他們西方的虞國,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高麗叛軍越發勢大不說,還要擔心虞國北上,一旦對馬島虞軍與高麗叛軍有了聯絡,相互配合,再多的兵力也得折在這裡。

源滿仲的情況比橘遠保還要不如。

橘遠保所在的橘家,為了家族將幾代人的積蓄賭在了這一次。

而源滿仲所在的源家從他父親開始,傳到他這裡也就是兩代,家無積蓄。

全靠源家給藤原氏賣命,換來的支援方才有的這一點點家底。

沒有了就真的沒有了。

源滿仲將自己手上的這點家底看得比自己命還要重要,哪裡願意困死釜山?

不等得到藤原氏的命令,源滿仲先一步放棄了釜山,往開城撤退。

源滿仲一路北撤,沿途收編各地被高麗義軍擊破的倭國敗卒,也打退了不少攔路義軍,直到抵達利川郡的時候,探聽到寧川郡已經給一股兩萬人的義軍佔據了。

寧川郡位於漢江之畔是北上開城的必經之路。

前路斷絕。

源滿仲知道不將寧川郡的敵人擊潰,無法順利抵達開城。

他得知寧川郡的叛軍多為吃不飽飯的百姓,心中有了定計,安排麾下家臣佯裝送糧隊,將敵人誘入埋伏圈從而擊破。

源滿仲不怕敵人不中計:他們的後勤斷絕,為了堅持下去,只能掠奪高麗人的糧食。

高麗境內反叛四起,固然有仇恨的緣故,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吃不飽肚子,活不下去。

糧食在現在的高麗叛軍眼中,比金銀更具有誘惑力。

果然隨著運糧隊的出現,八九千名高麗叛軍爭先恐後地操起武器向他們的車隊迅速地衝去!

他們壓根沒有注意到他們路過的林子裡藏著兩千多伏兵。

黑壓壓的一群人彷彿波浪般擴散開,這就是叛軍的最大特點,組織鬆散,完全沒有建制。

源滿仲望著遠處漸漸遠去糧隊的敵人,不敢有半點馬虎,大氣都不敢喘:縱然對方的缺點很多,但攻佔了寧川郡的他們也已經獲得了不少像樣的裝備,加上人數的絕對優勢,即便用計,也不能大意。

運糧的倭兵見黑壓壓的敵人衝來,嚇得調頭就跑。

但在逃跑之前,他們都幹了同樣的事情,砍斷了車軸。

一群如難民一般的高麗義軍根本不願去理會逃跑的倭兵,他們眼中只有糧食,衝到了糧車處檢查他們搶來的糧食。

不少難民檢查糧車上的糧食,確定都是黃橙橙的穀物。

很快人群中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

高麗義軍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指揮,急不可耐地搬運起了糧食。

倭國運糧兵毀了車軸,運糧車無法使用,但他們人多,力氣大的一人一袋,氣力小的兩人一袋,三三兩兩地收起了兵器,手動搬運糧食。

一群人興高采烈地凱旋而歸,他們相互託著糧食,勝利的喜悅讓他們失去了所有戒心。

樹林裡的源滿仲猙獰的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早已就緒的弓箭手射出了奪命的箭矢。

箭雨飛過林間深深刺入高麗義軍們揹負沉重麻袋下那破爛衣衫覆蓋下的身體。

“天皇陛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