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2/4頁)
章節報錯
顧閎中找了一個機會向林仁肇提出了建議。
林仁肇認真聽著,見顧閎中手舞足蹈,慷慨陳詞,笑道:“林某是個大老粗,不懂這些。顧郎中說得如此肯定,想來差不了。正好,手中的六千俘虜關著浪費,還有生事的風險。就讓他們幹吧,別心疼他們,往死裡用。吃個三分飽,耗光所有力氣,就算想反抗,也沒那力氣。”
顧閎中興奮道:“遵命,定不讓都督失望。”
便在這時,帳外傳來鄭彥華求見的訊息。
林仁肇讓他入內說話。
鄭彥華樂呵呵地說道:“高麗方向也發現了不對勁,他們這一次派遣了一百來人過來。”
林仁肇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說道:“沒有逃漏的吧!”
鄭彥華道:“怎麼可能,就他們那小艦,要速度沒速度,要戰力沒戰力,這都讓他們跑了,哪還有臉面來見都督?”
倭國其實是掌握一定的航海技術的,他們的戰艦主要是黃龍、海鶻以及遣唐使船。
但這些都是兩百年前的老貨了。
其中遣唐使船屬於運兵船,倭國最大的海船。
黃龍、海鶻則是從唐朝學來的改良版的河艦,都屬於過時產物。
只是倭國閉關鎖國百來年,朝廷腐朽,船艦技術自然無提升,也無須保養新建。
百餘年前的船艦,早就無法使用。
現在他們往來倭國、高麗的船艦是最廉價的平底狹長船,一艘只能容納二十人。
而中原羅幼度對於水師極為重視,還在後周為臣時,就極力促成與吳越的水上貿易,吸取他們先進的造船技術,組建可以橫行渤海的水師。
一統江南之後,更是總結了中原、南唐、吳越、漳泉的造船工藝,以及西方海船的技術,研發新型海艦。
這些年海商所得的財稅大多都用於水師的改良修建之上。
雙方在船艦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面對中原的快帆海鶻,倭國的平底狹長船根本沒有逃跑的機會。
林仁肇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那就好,先將他們分開拷打,讓他們說說高麗的情況。然後通通丟給顧郎中,都是勞力,關著確實可惜。陛下說了,叫什麼石見的地方有大銀礦,留著他們的性命,到時候全當礦工。”
“諾!”鄭彥華抱拳領命。
林仁肇目送鄭彥華、顧閎中離去,看著最新繪製的地圖,手指在對馬島從左到右畫了一條長線。
這條長線就是他們封鎖的海域。
倭國海岸線狹長,想要完全封鎖是不可能的。
但只要給陳德誠爭取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他拿下九州島。
九州島匯聚倭國大半物資,將這批物資奪了,對於倭國計程車氣將會是重大的打擊。
高麗方向的倭國兵士失去了後勤補給,唯有南下撤軍一途。
高麗屆時唾手可得。
林仁肇在腦海中推演程序,大約過了小半個時辰。
鄭彥華審訊歸來:“都督,有一個新的訊息。根據倭國的一個小將官說他們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正在進攻耽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