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中晚唐時期,天下大亂,同時發生了罕見的災荒,有一個叫施肩吾的老年人,他是唐朝的狀元郎,率領族人乘木船,漂泊到達了澎湖列島並最終在此定居。

施肩吾博覽群書,將大陸的先進生活方式和農業生產技術帶到了澎湖列島,他整合了之前漂泊於此的漢人百姓以及當地人,開發了澎湖列島。

泉州與澎湖列島有著一定的往來,留從效作為曾經的泉州之主,瞭解一二。

符清兒頗為自得的說道:“這是自然,阿耶那個大老粗就知道亂來,遇事就動粗。兄長自懂事起,就替父親處理大名府的事務,比阿耶強多了……”

羅幼度心中恍然,符彥卿那個年代,只要手中有兵,能打能戰就是王道。

遇事動粗是存活的方式,受時代的薰陶,符彥卿不屑理政也在情理之中。

這也在無形之中鍛鍊了符昭信在這方面的能力。

羅幼度有心佔據澎湖列島,以澎湖列島為踏板,奪取夷洲、琉球。

符昭信身為泉州知州,肩負起了拉攏澎湖列島的任務。

澎湖列島以澎湖島為主,周邊還有六七十個大小島嶼。

施家並未在澎湖島稱王,但因祖上榮光,受當地人敬仰,一直是澎湖島的無冕之王。

施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並不願意與符昭信往來,深怕中原搶奪了他們的利益。

符昭信面對施家人的阻礙,並沒有硬來,而是如若冤大頭一樣,給了澎湖列島諸多好處,展開了兩地的往來,刺激了澎湖島的發展。

結果事態失衡。

澎湖列島並非只有一個澎湖本島,還有漁翁島、白沙島、虎井、吉貝、望安大大小小的島嶼,其中有三十餘個島是有當地土著居住的。

原本大家一起窮,大哥不笑二哥。

現在澎湖本島突然暴富,周邊島嶼焉能不眼紅?

當地土著本就有些不滿外來戶搶佔資源,現在外來戶還發達了,誰受得了?

然後無可避免的,矛盾衝突發生。

不知名的海盜肆虐……

澎湖本島只有少量的護衛隊,根本應付不了莫名冒出來的海盜。

澎湖島最大的資源是海產業,這海盜滋生,導致本地百姓打漁都提心吊膽。

不得已施家求助於符昭信。

符昭信也理所當然地派兵駐入澎湖島,驅逐了海盜,然後以澎湖島為根基,將澎湖列島完全掌控,達成了戰略最重要的一步。

符昭信於三日後抵達了汴京。

羅幼度讓符清兒準備家宴,先拉著符昭信談論琉球的事情。

羅幼度並沒有在文德殿或者延和殿召見符昭信,而是將他領到了皇宮後苑,直接在水榭處私下裡與之談話。

“看舅兄來信,舅兄是尋到了琉球?但進展的很不順利?”

符昭信較之原來在符彥卿的庇佑下生活,明顯成熟穩重了許多,也黑了少許,聽羅幼度如此問來,眼中閃過絲絲無奈,說道:“極不順利,琉球諸島,上上下下對我們中原成見很深,滿懷敵意。我們派去的人,莫說是見他們國王的面,連島都不讓上,直接以弓箭拒之。”

羅幼度訝然道:“這是為何?就算當不了朋友,也不至於做敵人吧?中原朝廷,哪裡得罪他了?”

符昭信苦笑道:“還真就得罪了。不過那是三百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臣亦覺得奇怪,派人暗中綁了一個琉球漁民拷問之後方才得知,當年隋朝煬帝楊廣曾經派兵入侵過琉球,島上的居民一直記恨在心。臣特地翻了史書,還真找到了相應的記錄。”

原來在琉球群島經過漫長的自我發展,形成了一個叫天孫氏的王國。

煬帝楊廣曾經下令羽騎尉朱寬下海尋找海外諸國。在福建人何蠻的帶領下,朱寬來到琉球群島。在海面上遠遠地觀望琉球群島,朱寬覺得這群島像一條蟄伏在海面下的虯龍,取名流虯。

楊廣向來好大喜功,對琉球很感興趣,第二年又派朱寬去琉球,攜帶大量禮物,安撫籠絡當地的百姓。讓他們歸附隋朝的統治。但是當地天孫氏為首的首領並不肯歸附。

楊廣覺得丟了面子,派遣武賁中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洲率領軍隊將琉球打得落花流水,一口氣殺到國都首裡城下,隋軍為洩憤,一把大火將首裡城燒為灰燼,抓捕了四千琉球人作為俘虜,便撤軍了……

由此琉球就視中原為仇寇,從隋朝一直到宋的滅亡,琉球都不通於華夏。

故而宋人常將夷洲視為琉球,實是因為他們完全得不到琉球的真實訊息,誤以為兩者是同一地方。

羅幼度聽得是哭笑不得,這算什麼事?